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35.650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自命不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敘述了楊漣的故事。楊漣確有其人,明朝人,號大洪,個性磊落有節操,官至左副御史。天啟四年,楊漣上書彈劾黨魏忠賢,次年被陷害入獄而死,在湖北一帶流傳著大量有關他的傳說。相傳,楊漣在未顯達之時,已是湖北有名的文人,自視甚高。他因噎成病,夢見一神仙要他去江邊的柳樹下,找一個吹笛的人。隔天,楊漣到了江邊,果然見到一名道士吹笛,便將身上的金子全給他,請他幫忙治病。道士卻將金子全丟到江中,楊漣看了覺得十分可惜。道士本是仙人,想度楊漣成仙,見他塵念未消,只好作罷,便用力的拍楊漣的後頸,把他的病治好了。文末,蒲松齡藉異史氏之筆評論道:「與其讓天上多一個仙人,不如讓人間多一個聖人。」文中提到楊漣「自命不凡」,這...
同流合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嘐嘐也?言不顧行,行不顧言,則曰:『古之人,古之人。』行何為踽踽涼涼?生斯世也,為斯世也,善斯可矣。然媚於世也者,是鄉原也。」萬子曰:「一鄉皆稱原人焉,無所往而不為原人,孔子以為德之賊,何哉?」曰:「非之無舉1>也,刺2>之無刺也。同乎流俗3>,合乎汙世,居4>之似忠信,行之似廉絜,眾皆悅之,自以為是,而不可與入堯舜5>之道,故曰『德之賊』也。孔子曰:『惡似而非者。惡莠,恐其亂苗也;惡佞,恐其亂義也;惡利口,恐其亂信也;惡鄭聲,恐其亂樂也;惡紫,恐其亂朱也;惡鄉原,恐其亂德也。』君子反經而已矣。經正,則庶民興;庶民興,斯無邪慝矣。」 〔注解〕 (1) 無舉:沒有可舉發之事。 (2) 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說話遲鈍不流利。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輕詆》:「王右軍少時甚澀訥。」《南齊書.卷七.東昏侯本紀》:「性重澀少言,不與朝士接,唯親信人及左右御刀應敕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古代一種割男性的生殖器官或將女性幽閉起來的刑罰。《書經.呂刑》:「宮辟疑赦,其罰六百鍰。」漢.孔安國.傳:「宮,淫刑也。男子割勢,婦人幽閉,次死之刑。」
黨同伐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枯槁。雖中興在運,漢德重開,而保身懷方,彌相慕襲,去就之節,重於時矣。逮桓靈之閒,主荒政繆,國命委於寺,士子羞與為伍,故匹夫抗憤,處士橫議,遂乃激揚名聲,互相題拂,品覈公卿,裁量執政,婞直之風,於斯行矣。 〔注解〕 (1) 武帝:漢武帝劉徹(西元前156∼前87),在位時文治武功鼎盛。改變漢初以來沿用的黃老治術,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2) 霧會:喻眾多的人、事物集聚一起。 (3) 石渠:西漢皇帝用來藏書的閣名。為蕭何所造,位於長安未央宮殿北。 (4) 分爭:分異爭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塵土撒落在物體上。《北史.卷九二.恩倖傳.齊諸宦者傳》:「(諸)飛鞭競走,十數為群,馬塵必坌諸貴。」
本我自我超自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崩解時期,是一種對父親形象的內化認同,由於小男孩無法成功地維持母親成為其愛戀的客體,對父親可能對其的割報復或懲罰產生 去勢焦慮(castration anxiety),進而轉為認同父親。
佛洛依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氏相信女人為殘缺之男,必須學習接受自身的毀傷(缺了陰莖),服膺想像的生理誡命。他據此提出如陰莖欽羨與割|進行割等術語,描述意欲於家庭以外場域,展其才學的女性心理,不僅「豐富」了女性貶抑|歧視女性的辭藻,更造成1970年代以前,女性教育權的斲傷,並徒增女性進入傳統以來由男性主導之社會場域的障礙。雖佛氏論點受到關心女性平權人士質疑,然如朱立葉·米契爾(Juliet Mitchell)、南西·查德羅(Nancy Chodorow)、潔西卡·班哲明(J...
危在旦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危險在短時間內即將來臨。《三國志.卷四九.吳書.太史慈傳》:「今管亥暴亂,北海被圍,孤窮無援,危在旦夕。」《三國演義》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與官共飲耶!」
韓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系該運動的祖師,其勢力至今尚瀰漫於全國上下也」、「如有人願學濫調古文,韓文自是上選」。韓愈說自己反對黨,「日與宦者為敵」,但是貞元十三年,韓愈曾作〈送汴州監軍俱文珍序〉,對宦官俱文珍歌頌備至。後來又作《順宗實錄》,對俱文珍亦多加褒辭。魏了翁嘲笑他「韓公每是有求於人,其詞輒卑諂不可據」。韓愈善寫「諛墓」之文,清初顧炎武在書信中評他:「韓文公文起八代之衰,若但作《原道》、《原毀》、《爭臣論》、《平淮西碑》、《張中丞傳後序》諸篇,而一切銘狀概為謝絕,則誠近代之泰山北斗矣;今猶未敢許也」。張耒論韓愈「以為文人則有餘,以為知道則...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