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03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兵不血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人被別人傷害。行義的人,自必遵循正道行事,因為他遵循正道,所以厭恨別人把正道攪亂。戰爭,是用來禁暴除害的,不是用來爭奪的。所以仁人之兵,所到之處,就有如時雨下降,沒有人不歡喜的。故堯伐驩兜、舜伐有苗、禹伐共工、湯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紂,都是以仁義之兵行於天下。所以近處的人愛他們的善行,遠處的人仰慕他們的德義,兵不血刃,即已降服敵人了。」後來「兵不血刃」被用來指尚未實際交戰,即已征服了敵人;或用來比喻輕易得勝。
明目張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朝暴虐無道,奴役百姓,搜括錢財,害得平民百姓國破家亡。將軍你有膽識,無所畏懼,不顧自己的生死,為天下除害。如今將軍剛到陳地,就想稱王,是將天下視為私有。希望將軍不要稱王,趕快引兵西進,立六國的後人為王,結合眾人的力量,一舉推翻秦朝,如此才能成就帝業。反之,今天在陳中稱王,恐怕會失去百姓對你的向心力,無法成就帝業。」但是陳涉聽不進去,仍自立為楚王。這裡的原文「瞋目張膽」本來是「張大眼,壯著膽」的意思,後來演變出「明目張膽」這句成語,用來形容有膽識,無所畏懼。現在語義則轉化為貶義,用來比喻肆無忌憚的公然做壞事。
弱肉強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清.魏源〈觀物吟〉:「弱肉強食翻手勢,不惟除害反爭利。」
為非作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做壞事。《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七:「後來其教盛行,那學了與民間祛妖除害的,便是正法。若是去為非作歹的,只叫得妖術。」《紅樓夢》第五七回:「我說的是好話,不過叫你心裡留神,並沒叫你去為非作歹。」也作「生非作歹」。
興利除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振興利益,革除弊害。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不為生事。」《清史稿.卷四七六.循吏傳一.白登明傳》:「興利除弊,勇於為治,老於吏事者勿逮也。」也作「興利剔弊」、「興利除害」。
盛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廣泛流行。《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七:「後來其教盛行,那學了與民間祛妖除害的,便是正法。」《文明小史》第一七回:「將來雖然一定可以盛行,但是目下還在萌芽時代。」
借題發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三俠五義》第七九回:「當初劣兄上霸王莊者,原為看馬強的舉動;因他結交襄陽王,常懷不軌之心。如今既為此事鬧到這步田地,何不借題發揮,一來與國家除害,二來剪卻襄陽王的羽翼。——話雖如此,然而其中有四件難事。」
豺狼當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侯文說:「豺狼橫道,不宜復問狐狸。」意思是豺狼橫行,要抓就要先抓為害最大的,其他小狐狸不必先費心。指除害要先從大害著手,所以這裡侯文用「豺狼」比喻杜穉季這個大惡人,要整肅就得先從他辦起。後來「豺狼當道」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壞人橫行作惡。後亦用以比喻奸人掌握大權,專斷橫行。
氣憤填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舉鞭趨嶺嶠,屈指冒炎蒸。北雁送馳驛,南人思飲冰。彼邦本倔強,習俗多驕矜。翠羽干平法,黃金撓直繩。若將除害馬,慎勿信蒼蠅。魑魅寧無患,忠貞適有憑。猿啼山不斷,鳶跕路難登。海岸出交趾,江城連始興。繡衣當節制,幕府盛威稜。勿憚九嶷險,須令百越澄。立談多感激,行李即嚴凝。離別胡為者,雲霄遲爾昇。 〔注解〕 (1) 膺:胸、內心。 (2) 長策:良好的計策。
后羿射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說堯時十日並出,莊稼、草木皆被烤焦,民不聊生。后羿射落九日,天地重生。見《淮南子.本經》。後比喻為民除害或勇猛善戰。如:「他本著后羿射日的精神,參加這次的掃毒專案。」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