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悲憤填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舉鞭趨嶺嶠,屈指冒炎蒸。北雁送馳驛,南人思飲冰。彼邦本倔強,習俗多驕矜。翠羽干平法,黃金撓直繩。若將除害馬,慎勿信蒼蠅。魑魅寧無患,忠貞適有憑。猿啼山不斷,鳶跕路難登。海岸出交趾,江城連始興。繡衣當節制,幕府盛威稜。勿憚九嶷險,須令百越澄。立談多感激,行李即嚴凝。離別胡為者,雲霄遲爾昇。 〔注解〕 (1) 膺:胸、內心。 (2) 長策:良好的計策。
墨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他又認為,鬼神能"賞賢而罰暴"。他把天鬼的意志和百姓的利益說成是一回事,認為天鬼是專門為萬民"興利除害"的,這實際上成了墨子所操持的工具。 政治主張  墨子在政治上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樂"等主張。"兼以易別"是他的社會政治思想的核心,"非攻"是其具體行動綱領。他認為只要大家"兼相愛,交相利",社會上就沒有強淩弱、貴傲賤、智詐愚和各國之間互相攻伐的現象了。他對統治者發動戰爭帶來的禍害以及平常禮俗上的奢侈佚樂,都進行了尖銳的揭露和批判。在用人原則上,墨子主張任人唯賢,反對任...
信口開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聚,而自己卻妻離子散,於是心灰意冷,將家產全數留給了李銀匠夫婦,自己則前往道觀出家去了。後來包拯為民除害,智斬了魯齋郎,李銀匠和張珪也得以發洩心裡的憤恨。包拯因此勸張珪還俗,重振家業,但是張珪卻已心如死灰,說明自己自從出家後,就再也沒想過要重回塵世的生活,儘管包拯隨口說出,瑣碎囉嗦地說了一番,也都無法說動他的心,堅決不肯還俗。後來「信口開合」演變成「信口開河」,合、河音同,「開河」大概指話如河水般洩出。所以可用來比喻隨口亂說。「信口開河」較早的書證出自於《孤本元明雜劇.漁樵閑話.第一折》:「似我山間林下的野人,無榮無辱,任樂任喜,端的是信口開河,隨心放蕩,不受拘束。」
教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教令、法規。唐.韓愈〈許國公神道碑銘〉:「公之為治,嚴不為煩,止除害本,不多教條,與人必信。」
爛額焦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飲飯。智者譏之云:「教人曲突遠薪,固無恩澤;燋頭爛額,反為上客。」蓋傷其賤本而貴末也。夫豈獨突薪可以除害哉?而人病國亂,亦皆如斯。是故良醫醫其未發,而明君絕其本謀。
憤氣填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舉鞭趨嶺嶠,屈指冒炎蒸。北雁送馳驛,南人思飲冰。彼邦本倔強,習俗多驕矜。翠羽干平法,黃金撓直繩。若將除害馬,慎勿信蒼蠅。魑魅寧無患,忠貞適有憑。猿啼山不斷,鳶跕路難登。海岸出交趾,江城連始興。繡衣當節制,幕府盛威稜。勿憚九嶷險,須令百越澄。立談多感激,行李即嚴凝。離別胡為者,雲霄遲爾昇。 〔注解〕 (1) 膺:胸、內心。 (2) 長策:良好的計策。
為虎傅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為民除患、為民除害
護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保護支持。《三國演義》第五四回:「國老曰:『玄德寬心:吾為公告國太,令作護持。』」《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且說那馮公自中三元以後,任官累典名藩,到處興利除害,流播美政,護持佛教,不可盡述。」
敦世厲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使民俗敦厚,世風振興。宋.蘇軾〈御試制科策〉:「欲興利除害,則無其人,欲敦世厲俗,則無其具。」也作「敦風厲俗」。
徙薪曲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髡飲飯。智者譏之云:「教人曲突遠薪,固無恩澤,燋頭爛額反為上客。」蓋傷其賤本而貴末也。夫豈獨突薪可以除害哉?另可參考:《漢書.卷六八.霍光金日磾傳.霍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