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37.579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說中的動物。頭生角、鬚,身似大蛇,有鱗、爪,能飛天、潛水,忽來忽去,有雲相襯。
古代用以比喻君王。如:「龍袍」、「龍體」、「真龍天子」。
借指首領或豪傑才俊。如:「人中之龍」、「臥虎藏龍」。
古生物學上指古代某些巨大的動物。如:「恐龍」、「雷龍」。
龍舟:龍形的船。通常在端午節舉行划船比賽時使用。如:「大家一起去看龍舟比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臉、面容。如:「顏面」、「容顏」、「和顏悅色」、「無顏見人」、「笑逐顏開」。
色彩。如:「顏料」、「顏色」、「五顏六色」。
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色、無味的液體。如:「冰水」、「熱水」、「水火無情」。
江、海、河流、湖泊的總稱。如:「漢水」、「洛水」、「水運」、「水路」。
汁、液。如:「墨水」、「藥水」、「橘子水」、「檸檬水」。
水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指戰船。南朝梁.何遜〈行經孫氏陵〉詩:「水龍忽東騖,青蓋乃西歸。」北周.庾信〈周柱國楚國公岐州刺史慕容公神道碑〉:「水龍競雙刀之勢,步騎陳四分之威。」
2.救火機的別名。參見「救火機」條。
3.植物名。柳葉菜科水龍屬,多年生草本。葉為長橢圓狀倒披針形,葉柄兩側各有一綠腺體。花為黃色,生於葉腋。萼片、花瓣、雄蕊各為四枚。果實為蒴果。
臺灣新美術運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在日治時代,因受日本文化殖民政策影響,有一批年輕的美術家在追求臺灣意識及民族平等的共同願望下,所展開的美術運動。也由於美術不若文學敏感,因此美術家得以活躍的參與「帝展」、「臺展」、「臺陽展」、「府展」,為臺灣的近代美術開創一個新的局面。昭和九年(西元1934年),由李梅樹與陳澄波、陳清汾、顏水龍、廖繼春、楊三郎、李石樵、立石鐵臣等八人,在臺北成立「臺陽美術協會」,正是此運動的新里程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