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13.892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黃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雌雄鳥同色,繁殖羽頭、頸、喉及上胸飾羽及背上簑羽橙黃色,其餘皆為白色。喙橘黃色。眼先黃綠色或淡藍色,繁殖期的部分個體喙基至眼先呈紅色或鮮紅色。腳、趾黑色。眼黃色。非繁殖羽全身為白色,眼先黃色。
(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rdea purpurea
體長78~90公分。體型高瘦,頸部和腳都很細長。喙腳黃色,頭頂黑色,眼至頸側為褐色,下頜至胸部為白色,有黑色縱紋,頭頂後方有延長的黑色飾羽。背部紫色,肩部褐色。
共3亞種,分布於歐洲南部、非洲北部、亞洲中部、東部及東南部。
喜歡在長滿濃密挺水植物的溼地出沒,牠的腳趾比相同體型的科鳥類都來得長,因此可以在漂浮的水生植物之上行走而不會下沈,或是站在灌叢上而不用去捉住單一個樹枝。腳趾長而明顯,甚至在紫飛行時都可以當做是一個辨認的特徵。紫繁殖的時候大多成小群集體營巢,最多約20對。巢為樹枝及草莖所構成的平台,築於濃密的蘆葦叢或是藺草叢之上,有時會築巢於矮樹上。巢附近通常也會另築一個小平台,由未繁殖者或是未成年的紫使用。
鳥綱(Class Aves)
鸛形目(Order Ciconiiformes)
科(Family Ardeida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空中飛翔,排列有序。比喻朝廷百官的班次。元.宋无〈上馮集賢〉詩:「玉筍曉班聯序,紫檀春殿對龍顏。」明.高明《汲古閣本琵琶記》第二四齣:「悲傷,序鴛行,怎如那慈烏返哺能終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Egretta sacra
體長約58公分。有兩種色型,黑色型全身羽毛黑褐色,喙、腳黃綠色。白色型全身羽毛白色。
共2亞種,分布於亞洲東部、東南部、澳洲、紐西蘭沿岸及大洋洲。
黑色型和白色型的岩常常一起出現,可是在岩分布的最北方及最南方,幾乎都是黑色型。不同色型可能會有利於不同的覓食行為。在澳洲,白色型偏好捕魚,黑色型則偏好螃蟹。棲息的環境是岩石海岸及珊瑚礁,會避開沙岸,不過有時也會出現在紅樹林及附近的泥灘,海岸附近的稻田及淡水溼地也可以見到蹤影。覓食的時間主要受到潮汐來影響,白天夜晚都會覓食。獵物以小螃蟹為主,也會吃彈塗魚、蝦虎等小魚,還有昆蟲(如蚱蜢)。岩有很強的領域性,繁殖期時會有頭上揚及展示肩羽的行為。巢由樹枝、樹葉及草莖所構成,每窩產卵2~3枚,雌雄都參與孵卵,孵化期 25~28天。幼鳥5~6週時可以離巢。
鳥綱(Class Aves)
鸛形目(Order Ciconiiformes)
科(Family Ardeidae)
白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latalea leucorodia
體長約79~89公分。喙鉛黑色,長直而平,中段較窄,先端黃色擴展成匙狀,上喙有黑皺紋。全身羽色大致白色,夏季時頭後飾羽及胸部羽毛轉為黃色。腳黑色。
共3亞種,分布於歐亞大陸溫帶及熱帶地區、印度、非洲東北部及西非之熱帶地區。候鳥,秋冬時會向熱帶地區遷徙。
性喜群聚在沼澤、湖畔、瀉湖、河囗等地區的淺水區。覓食的方式是喙微張,浸在水中,左右橫掃,觸到魚類、蝦類或其他水生動物時馬上吞食。通常成小群排成一直線覓食,由於可以吃到被兩旁琵走動時驚起的獵物,這種覓食方式可能有助於提高覓食效率。琵容易被人類所驚擾,將溼地排水或是污染環境等行為都對其棲息地造成破壞,因此在某些地方琵的數量已大量減少。
鳥綱(Class Aves)
鸛形目(Order Ciconiiformes)
科(Family Threskiornithida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比喻操守高潔的賢才。《詩經.周頌.振》:「振于飛,于彼西雝。」漢.鄭玄.箋:「喻杞宋之君有絜白之德。」漢.揚雄〈劇秦美新〉:「振之聲充庭,鴻鸞之黨漸階。」
2.《詩經.周頌》的篇名。共一章。根據〈詩序〉:「振,二王之後來助祭也。」本章二句為:「振于飛,于彼西雝。」
在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賢良之士群集朝廷。《文選.任昉.為蕭揚州作荐士表》:「白駒空谷,振在庭。」也作「振充庭」。
栗小(栗葦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Ixobrychus cinnamomeus
體長約41公分。雄鳥頭頂至背上栗褐色,喉白色,胸腹白厎有褐色縱紋,雌鳥類似雄鳥,但是背上顏色較淡。台灣、大陸及韓國的族群會在9~10月時遷徙至菲律賓以南的地區,印度的族群也有類似的遷徙行為。
分布於亞洲南部及東南部,包括印度、中國東南、菲律賓、台灣及巽它群島等。
偏好在人造環境如梯田、椰子林活動,因此較容易被觀察到,也會在濃密的蘆葦叢中、河邊的草叢、或是湖邊的灌叢棲息。當有警覺畤,不會立即飛走,而是伸直頸部,喙朝上,躲在植物中不動,直到人很靠近時才突然飛起。覓食的方式是緩慢地行走或飛啄,以晨昏的覓食頻率較高,食物包括昆蟲、魚類、兩棲類及蝸牛。繁殖期有展示飛行,但是其他求偶行為並不明確。有時會和其他科鳥類一同繁殖,但是大多呈鬆散的小群繁殖,築巢於離水面或是泥土1公尺高左右的蘆葦上,用草莖、樹葉構成;也有發現在地面或是竹子上築巢。每窩產3~4枚白色的卵,雌雄均參與孵卵及育雛。
鳥綱(Class Aves)
鸛形目(Order Ciconiiformes)
科(Family Ardeidae)
白頸黑(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Egretta picata
體長約48公分。雌雄同色,成鳥喙黃色,頭頂黑色。頸部白色,身體黑色,腳黃色。一歲的亞成鳥頭頂白色,其餘與成鳥同。
分布於亞洲東南部至婆羅洲、新幾內亞至澳洲北部。在澳洲,幼鳥離巢之後大多向北方遷徙。成鳥在繁殖期結束之後,也有向北方遷徙的傾向。
棲地為濕草地、稻田、淺水的溪流,潮間帶泥灘,也會出現在廢水池、養豬場、養雞場、養鴨場或是垃圾場。覓食的方式是站著等待、慢步搜尋,也會在空中低頭啄食水面的獵物,覓食成功率頗高。食物種類以小魚及昆蟲為主,其他食物包括蛙類及蝸牛。休息時會飛到附近的樹上,整理羽毛築巢於樹上,會和其他科及鸕鷀等鳥類一起繁殖。繁殖期2~7月。巢由樹枝組成,在紅樹林中通常位於4~5公尺高處。卵為深藍綠色,每窩產卵4枚。
鳥綱(Class Aves)
鸛形目(Order Ciconiiformes)
科(Family Ardeida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鵷與飛行時排列整齊有序。比喻朝官整齊的行列。《北齊書.卷四五.文苑傳.序》:「振鵷之羽儀,縱雕龍之符采。」《隋書.卷一四.音樂志中》:「懷黃綰白,鵷成行。」也作「鴛」。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