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0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漢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流行於湖北、陝西、河南等省的地方戲曲名稱。約有三百年的歷史,原以秦腔演變來的西皮,及安徽傳來的二黃為主要唱腔,並和徽劇相互影響。發展過程中形成的荊河、襄河、府河、漢河四支,對湘、川、贛等戲劇的發展都有影響。尤其清嘉慶、道光年間,傳入北京,逐漸演變成京劇。伴奏樂器有胡琴、二弦、鼓板等。也稱為「漢調」。
發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在戲劇表演中,裝出某種情態以引起觀眾注意。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一二.連枝秀》:「發科打諢,不離機鋒。」元.岳伯川《鐵拐李》第四折:「(正末做勸跌倒科云)張千,我須有些腐。(張千發科云)你可不早說與我!」
火摺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舊時戲劇中施放火彩的用具。用火紙、松香、硫磺等製成。
皮猴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紙或皮製成人物剪影,借燈光投影在布幕上來表演故事的戲劇。參見「皮影戲」條。
周郎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國周瑜精通音樂,雖酒過三巡,聽到別人奏曲有誤,仍能辨知,並回頭指正,時人為之語曰:「曲有誤,周郎顧。」典出《三國志.卷五四.吳書.周瑜傳》。因此後稱嗜好音樂戲劇為「周郎癖」。
詩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詩的形式寫的戲劇,表演時由演員朗誦。歐洲十九世紀以前的劇本大多屬之。
嘎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戲劇唱腔中忽然高揚的音調。
戲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演戲劇或雜技的場所。《隋書.卷一五.音樂志下》:「每歲正月,萬國來朝,留至十五日,於端門外,綿亘八里,列為戲場。」宋.陸游〈出遊〉詩五首之四:「雲煙古寺聞僧梵,燈火長橋見戲場。」
吊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戲劇中翻跟頭的一種。身體向前,兩臂環曲舉至胸前,身體騰空後,向前翻,以脊背著地。文戲中常用之。
寶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講唱文學。由唐代變文和宋代和尚的說經發展而成。本為敷演宗教故事,以引起人們的信心,其後題材不斷衍生、擴大,有改編自戲劇、小說與民間故事,甚至於也有敷演時事。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