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4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84.241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咚舞原文稱「Ram Ton」,是泰國東北部的民俗舞蹈,其起源並不明確,但一般相信是來自東北地區重要城市之一的柯叻府(Korat),現稱那空拉查西馬(Nakhon Ratchasima)。泰國東北地區的一些舞蹈,不見北方舞者的曼妙與優雅,取而代之的是簡單有趣和快樂的風采,其基本動作,包括軀幹在一個圓運動中彎曲和搖擺,手臂在身前揮動但無古典舞的手指動作,前進舞步加重身體前推並急拉雙腿,以及扭動肩、腰等等。Ton通常用黏土曬乾製成,有一端張著蛇皮或牛皮,當Ton敲出節奏時輔以鈸和節奏棒。舞者成對,繞著大圓圈緩緩移動,邊移動邊搖擺身體,舞伴互不碰觸,但以目光傳情;正在跳舞中的一對,常跳出圓...
《The Regional Folk Dances of Thailand》.
旋轉磁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磁頭】(head drum)。
山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雄市行政區(附錄-地名-臺灣縣市行政區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渡頭所置的信號。唐.李端〈古別離〉二首之一:「月落聞津,人老自多愁。」清.汪兆鏞〈憶舊游.隱林梢半角〉詞:「念津敲寒,郵鐙煮夢,銷損華年。」
琴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張翰弔唁其友顧彥先,悲痛的彈奏亡友的琴,以寄其悲思。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傷逝》。
刷把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布依族傳統民間自娛性舞蹈。流傳於貴州省惠水、平塘、荔波、羅甸、鎮寧等縣的布依族聚居地區。也被稱為《粑糟舞》和《粑棒舞》。布依語音譯為裸弄。該舞源於古代祭祀祖先的儀式舞蹈。傳說在古代有一名雖家境貧寒,但樂於施捨助人,德高望重的老人,在他去世後的葬禮上,眾人們為懷念他而舂米做粑粑送其靈魂升天和供他在陰間受用。在這之後,這個地區連年風調雨順、人丁興旺。從此,當地人們便每年在秋季收穫之後,必跳此舞蹈,以祈求來年五穀豐登而沿襲至今。現已成為布依族人們節日的自娛性舞蹈。因作舞時舞者各持粑棒或長竹竿,敲打木槽或與對方對擊而得名。參加舞蹈者人數不限,但需男女對半。舞蹈開始以一對男子先互相對打,然後陸續加...
一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吹一唱。即兩個人說話互相幫襯。《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二:「這兩個一一板,只要公子出脫得些,大家有味。」
駱氏家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型螞蟻,職蟻單態型,工蟻體長2.1–2.2mm。頭型亞三角型。觸角窩外露明顯。頭蓋上著生稀疏短針狀毛,後頭部著生一對明顯長柱狀毛,體表細直條紋狀刻紋明顯。頭楯前緣平順,於頭楯中央著生一對不明顯頭楯側毛。大顎三角型,大顎前緣具3個明顯前端齒,端齒後具一列約4~5小突狀齒。觸角12節,錘節3節。複眼大明顯約由數十個小眼組成。前胸背板微微隆起;前中胸癒合完全,前中胸背板表面細直條紋狀刻紋明顯,著生稀疏短針狀毛,前胸背板著生一對明顯柱狀毛。中胸側板具明顯細直條紋狀刻紋。後胸背板溝凹陷,後胸側板呈細直條紋狀刻紋。前伸腹節刺明顯,長約基部的1.5倍。腹柄節細直條紋狀刻紋,瘤部著生一對明顯柱狀毛。腹柄節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從旁幫腔的話。《金瓶梅》第三回:「王婆一面打著攛兒,說西門慶獎了一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唆使。《醒世姻緣傳》第五七回:「我那日若不是聽了嫂子的好話,幾乎叫他令的沒了主意,卻也不就傷了天理!」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