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36.4272 ms
共 134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吉利波托舞;鼓語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這是奈及利亞(Nigeria)約魯巴(Yoruba)人的艾克巴部落(Egba)的男性獨舞。演出是以默劇並且接近特技的形式。此種舞蹈需要極好的技巧,依據「說話鼓」的命令表演。有三個鼓作為舞蹈伴奏的樂器,指揮者用敲鼓來引導舞者的動作,舞者可能模仿不同的動物動作,或單足旋轉數分鐘,然後變換方向以減輕舞蹈張力。同時也有歌唱伴著舞蹈,典禮主持者首先對觀眾唱一首歌;然後,觀眾也一起加入。舞者雙手戴著鐵鐲,皮帶被稱為依克哈帝(Ighadi)綴飾著咒文。表演的優劣取決於通曉鼓語的觀眾,他們能鑑賞舞者詮釋擊鼓者指示的技巧的優劣。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鼓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日本民俗藝能,屬風流藝中《太鼓踊》的一種。舞者胸前掛著太鼓,一面鳴鼓,一面作勇壯的舞蹈表演。因地方不同,太鼓的種類大小也有所不同,舞蹈名稱也有差異。在三重縣的《鼓踊》和《羯鼓踊》是同一系統的舞蹈。
《民俗藝能辭典》、《日本舞踊辭典》。
|
司鼓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北極地區亦稱「Tangakock」,為舞蹈及坦噶(Tanga)儀式的領導者。格陵蘭的愛斯基摩人從十月開始進入他們的小屋過冬,在此種溫暖的居所,只需穿少量的衣物。他們有一鍾愛的合唱舞叫Amna-aja,眾人圍成一圓,由司鼓巫居中擊鼓。通常由司鼓巫獨自跳舞、唱歌及表演啞劇,而後眾人加入合唱。此舞可持續數小時,當司鼓巫累時,由其助手接替。另有些儀式內含「祖先的召喚」舞蹈,由司鼓巫擊打出不規律的鼓聲,跳著甚少節奏的舞步,當他如著魔般陷入神迷狀態而有所宣告時,舞蹈及鼓聲立即停止。類似的舞蹈亦見於錫蘭、南印度、及其他熱帶國家。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簾格鼓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名為簾格鼓蟌。雄蟲全長30 mm,雌蟲全長30mm。成熟雄蟲全身黑色,斑紋淡藍色;合胸正面有三角斑,側面後方有兩條淡黃色縱斑。翅膀末端3/4黑褐色,帶有紫色光澤。腹部第2~8節背面有方形斑。雌蟲翅膀透明,腹部背面第2~7節的淡藍色方形斑較小,側面有斷斷續續的淡黃色縱紋。
|
魚鼓道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唱為主的道流曲藝,用魚鼓和簡板伴奏。原為道士演唱道教故事的曲子,後來也以一般民間故事為題材。
|
踩鼓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苗族傳統民間自娛性舞蹈。流傳於貴州省東南部台江、麻江、凱里、黃平等縣苗族聚居地區。每逢年節、喜慶集會,尤其是農曆三月姊妹節必有的女子鼓舞。在廣場中央一高約一公尺餘的鼓架上置皮鼓一面。舞蹈時,先由一名少女邊歌邊走入場內,然後繼續歌唱並擊鼓伴之,歌詞內容為:召喚姊妹們不要錯過時機,前來作舞。隨之,眾盛裝姊妹聚攏在鼓架周圍,面對皮鼓踏鼓點而舞。在舞蹈進入高潮時,外圍男女老幼觀眾亦可進入舞場,組成若干層同心圓圈共同作舞。舞蹈動作自由、歡快,時有兩腿顫抖而帶動全身的特點。主要舞步為:〈四方步〉、〈六方步〉、〈撈蝦步〉、〈旋轉步〉等。整個舞蹈優美、抒情,有較濃厚的民族色彩。
|
朱環鼓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名為朱環鼓蟌。雄蟲全長32mm,雌蟲全長32mm。雄蟲身體黑色,合胸斑紋黃色,有兩長一短的細縱紋及兩個不規則縱斑。翅膀透明,後翅略帶淡褐色。腹部背面橙紅色,側面黑色,第2節有一個類似楓葉形的塊斑。雌蟲合胸斑紋類似雄蟲,腹部黑色,側面有一條斷斷續續的黃線。
|
鼓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演唱大鼓書的女子。
|
拍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一種北管樂器。形狀圓而扁。
|
磁鼓潛伏時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磁鼓上的資料,從電腦發出讀(寫)命令到正式開始讀(寫)操作之間的延遲時間。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