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5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963.662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凌明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著作3 創作觀點4 連結 生平  1969年7月5日生於南台灣。曾任出版社編輯、兒童創意作文班老師及台灣時報兒童版專欄,現為專業作家、繪本特約主編、耕莘寫作會專任導師。  獲獎紀錄有1996年〈愛情烏托邦〉獲中央日報小小說獎佳作,1998年〈複印〉獲中央日報小說首獎,此外還獲聯合文學巡迴文藝營小說首獎,世界華文成長小說獎,宗教文學獎小說首獎,吳濁流文藝獎。著有小說、親子散文、繪本、少年傳記故事等,曾選入爾雅版《八十五年短篇小說選》,並獲省教育廳兒童文學少年小說,童話創作獎,陳國政兒童文學獎童話第二名,民生...
張文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70歲。 文學創作   張文環描繪民眾圖像,以傳統的思想揭露人性的醜惡。他擺脫了早期作家平鋪直敘的寫作方法,以倒敘的手法來寫作,如〈閹雞〉、〈藝旦之家〉;同時運用許多對比手法,如〈夜猿〉寫親情,以及母子對比。他細膩刻畫了人物的內心世界,例如〈辣薤罐〉中,用次要人物來烘托主角形象。 著作 期刊、報紙、散篇1933年 〈落蕾〉(早凋的蓓蕾),《フォルモサ》(即《福爾摩沙》)創刊號。1934年 〈貞操〉,《福爾摩沙》第2號。1935年 〈父の顏〉(...
三島由紀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關於三島由紀夫‧生平簡介:  三島由紀夫,生於1925,為政治目的以切腹自盡於1970年。本名平岡公威,日本小說家、劇作家、記者、電影製作人、電影演員與右翼思想家。  自幼身體孱弱,在祖母的溺愛下成長,東京大學法學部畢業後,任職於日本的大藏省,隔年為了要專心從事寫作的工作而離職。  三島由紀夫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曾三度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亦是著作被翻譯成英文等外國語版最多的當代作家。有人譽他「日本的海明威」。  一生寫了40部小說,18個劇本與20篇短篇小說,主要著作有《假面的告白》、《金閣寺》、《禁色》、《美德...
序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者自己陳述作品主旨、寫作過程,或他人對著作的介紹評述。也作「序文」、「敘言」、「敘文」。
宇文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關於宇文正‧生平簡介:  宇文正,本名鄭瑜雯,1964年生。東海大學中文系畢業、美國南加大東亞所碩士。  曾任風尚雜誌主編、中國時報文化版記者、漢光文化編輯部主任、主持電台「民族樂風」節目。曾獲95年度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  現為聯合報副刊組主任。‧寫作風格:  宇文正以慧黠的輕柔筆調搭配細膩的觀察寫作生活散文;小說則乾淨俐落,不拖泥帶水,不突發奇想,敘事節奏帶著一股淡淡悲哀的氣味。  並,宇文正為正港琦君迷,自幼便受琦君影響深遠,散文風格處處可...
蓄精養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養精蓄銳」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養精蓄銳」原或作「儲精蓄銳」,指儲存精神,積蓄力量。見於唐符載的〈上巳日陪劉尚書宴集北池序〉。這篇序是寫作者在三月上旬時,和劉尚書等人,一起到北池遊覽的情形。西蜀古稱天府之國,江山壯闊,北池位於西蜀近郊。他們一行人來到北池邊,登船遊覽北池的風景。船上有戲曲表演,水中有豐富的生物,兩岸風景壯麗,令人目不暇給。符載看著絢麗的景色有點累了,就獨自將船划到空曠的水邊休息,保養精神,準備再次欣賞北池的美景。後來「養精蓄銳」這句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保養精神,積蓄力量。出現「養精蓄銳」的書證如《三國演義》第三四回:「大軍方北征而回,未可復動。且待半年...
司馬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至今四百多年,諸侯兼併,史記斷絕。 當今海內一統,明主賢君、忠臣義士等的事蹟,作為一名太史而不能盡到寫作的職責,所以內心十分惶懼不安,熱切地希望司馬遷完成這未竟的大業。 著作司馬談流傳下來的文章是《論六家要旨》一文。在這篇論文裡他概括出陰陽、儒、墨、名、法、道六家,並加以論述。他第一次分析出自春秋戰國以來重要的學術流派。也反映出漢武時代以儒家思想為主,兼用陰陽家、法家和道家「黃老」的學說,即所謂「漢家自有製度,本以霸王道雜之」,而並不「純任德教」(《漢書元帝紀》)的思想。從而反映了漢武時代社會和統治思想複雜化的現實情況。...
伽瑪射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電磁波。由英語gamma ray翻譯得名。波長較短,週率高,貫穿力強。通常寫作γ射線。也譯作「伽碼射線」。
陳若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Richard M. McCarthy)推薦,進入何立克學院進修,後轉入馬里蘭州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寫作系研讀。1966年受到大陸的號召,嚮往社會主義的美好而隨著丈夫段世堯舉家前往中國定居。結果碰上文化大革命,陳若曦說,「蔣介石時代的白色恐怖是很可怕,若與文革比較,則小巫見大巫」,幸而她是回歸的台籍海外學人,而未受到更慘烈的遭遇。1969年起任教於南京市華東水利學院(現在的河海大學)。1973年離開中國,舉家移居香港,擔任新法書院英文教師。1974年移民加拿大溫哥華,擔任銀行職員。此一期間,她將在中國的耳聞目睹,寫了一系...
後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作者或他人撰寫,刊附在書籍、文章的後面,用以說明寫作宗旨、經過或補充個別內容的文辭。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