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986.432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悲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悲劇 悲劇悲劇是最古老也是最常見的一種戲劇題材。悲劇是包括死,痛苦等,悲劇是主要與一個意味深長的結尾的哀傷和哀痛戲曲或文學的類型。悲劇呈現真正嚴肅的戲劇行動,並且始終維持一種足以烘托出該劇嚴肅意旨的氛圍,它提出有關人類生存的意義、人類的道德性、人類的社會及心理關係等嚴肅問題。悲劇呈現衝突的本質,即歷史的必然要求和這個要求的實際上不可能實現。中國的戲曲中,也有一些能與世界悲劇經典比肩的經典作品,如《竇娥冤》、《梁山伯與祝英台》、《紅樓夢》等。
鍾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嶸給予大力抨擊。他說:『但令清濁通流,口吻調利,斯足矣』,這是詩砍採用自然和諧的音律便足。至於沈約等提出的四聲八病的人為的嚴格詩律,連他們也無法遵守。他批評為「使文多拘忌,傷其真美」。3、詩不該充滿玄風:魏晉以來,道佛之學風靡一時,詩歌趨於玄虛與說理,變成枯淡無文的歌訣。鍾嶸認為這樣的詩歌完全失去詩的韻味,大表不滿。4、反對玄言詩:魏、晉以後,道佛之學盛行,詩歌變為玄 虛和說理,枯淡無文,也缺情韻,稱之「玄言詩」。他批評永嘉詩歌『理過其辭,淡其寡味』、『平易似《道德論》,建安風骨盡矣』。此外,他還有一個重大特色,是善長概...
邊緣性人格異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素現有關於邊緣型人格異常的絕大數研究和臨床報告都來自於發達國家,相關的跨文化研究比較少,因此有學者提出此症狀來自於社會文化因素被忽視或者說低估了。另一方面,也的確有學者註意到了這個問題,認為邊緣型人格異常的兵力可能對社會文化環境具有高度的敏感性。Renato&kenneth認為邊緣型人格異常可以看成是一種文化現象,它的診斷標準反映了與美國社會後現代生活相聯系的一些特征。當DSM-III第一次承認這種障礙時,很多國外的心理學家曾認為這是一種“美國病”。但是另外有學者認為潛藏在邊緣型人格異常裏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危險因...
白居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新樂府》50首,集中體現了詩人「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而作的詩歌理論,對當時社會的諸多問題提出了比較系統的規諫之辭。如《賣炭翁》序為:「苦宮市也」,揭露朝廷以宮市方式強行劫奪百姓資財。但《新樂府》詩也存在著從理念出發,形象性和感染力不足的缺憾。白居易的感傷詩中最有名的是長篇敘事詩《長恨歌》,《琵琶行》。《長恨歌》描寫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悲劇故事。前半篇對唐玄宗的好色荒淫,不理朝政而導致安史之亂有所諷刺,這是引起「長恨」的原因。後半篇卻以充滿同情筆法描寫唐玄宗的相思之情,使全詩的主題思想從諷刺轉為同情和美化李,楊...
墨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物的有與無,不能憑個人的臆想,而要以大家所看到的和所聽到的為依據。墨子從這一樸素唯物主義經驗論出發,提出了檢驗認識真偽的標準,即三表:"上本之於古者聖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廢(發)以為刑政,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墨子把"事"、"實"、"利"綜合起來,以間接經驗、直接經驗和社會效果為準繩,努力排除個人的主觀成見。在名實關繫上,他提出"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的命題,主張以實正名,名副其實。墨子的認識論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他忽視理性認識的...
行為目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為目標(Behavioral Objectives)行為目標有一個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從歷史的過程來看,它在課程剛開始做為一個獨立的研究領域時,就有了萌芽。對課程目標的系統探討,起自博比特《課程論》(1918年)一書。他在該書中提出課程科學化的問題。在他看來,「科學的時代要求精確性和具體性」,因此,課程目標必須具體化、標準化。在他所提出的課程編製的五個步驟中,有四個步驟是關於如何確定目標。博比特在《怎樣編制課程》(1924)一書中,曾具體列舉了10...
情感性疾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的人則是持續在躁症和鬱症之間來回交替。[註二] 情感性疾患的成因1. 心理分析取向:由佛洛伊德所提出的說法,他假設當個體失去重要他人時,會感受到傷心難過等負面情緒。為了彌補失去重要他人的悲傷感,會先內在投射或認同重要他,若一旦無法因此被補償,就會對重要他人表現出負面的情緒,進而將負面情緒導向自己,而產生憂鬱症。[註三]2. 認知取向︰(1) 認知理論由貝克(1974)所提出.他認為功能的負向想法與信念是造成憂鬱症的主要原因。(2) 習得無助理論...
提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把別人設想不到之處提出來,以啟發思考。如:「請老師提示一下這題數學的做法。」
內團體與外團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內、外團體(in-groups and out-groups)是一種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團體區別現象,這個概念首先由孫末楠(Sumner)提出。目錄1 內團體2 外團體3 內、外團體之於中國社會4 參考書目 內團體內團體(in-groups)是指一群人形成的團體,他們彼此有我們團體的隸屬感,身處其中宛若置身家中一般自在。 外團體外團體(out-groups)則是指某群人覺得他們不屬於某些特定團體,對其缺乏認同感,相對於該團體,他們會產生外團體的感覺。內、外團體是一個相對社會團體的觀點,身處其中則感覺如同圈外人一般。註1在日常...
資訊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4-3 能認識資料庫的基本概念。 3-4-4 能建立及管理簡易資料庫。 3-4-5 能針對問題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法。 3-4-6 能規劃出問題解決的程序。 3-4-7 能評估問題解決方案的適切性。 3-4-8 能瞭解電腦解決問題的範圍與限制。 3-4-9 能判斷資訊的適用性及精確度。 5-4-1 能區分自由軟體、共享軟體與商業軟體的異同。 5-4-2 能善盡使用科技應負之責任。 5-4-3 能遵守智慧財產權之法律規定。 5-4-4 能認識網路犯罪類型。 5-4-5 能應用資訊及網路科技,培養合作與主動學習的能力。 5...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