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8.123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時異事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時代不同,世事隨之差異。《金史.卷八三.張浩傳》:「然時異事殊,難同古昔,如能斟得中,斯為當矣。」也作「時異勢殊」。
大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小
千人一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千篇一律」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千篇一律」原作「千篇一體」。《詩品》一書,是南朝梁鍾嶸所撰,品評古今五言詩,自漢、魏至梁朝,共一百零三人,論其優劣,分上、中、下三品。這一篇是在品評西晉時代張華的詩作,說明張華的詩風主要是模仿王粲,詩歌的形體講究鋪排對偶,詞藻華美;即使內容平凡,但卻用字斟,致力於華美的文字。雖然頗負盛名,然而一些有識之人,還是對於他詩作中兒女柔情太多,風雲慷慨之氣太少而感到遺憾。謝靈運也曾經說過,張華的詩即使有千篇之多,但其實都是同一種風格體式。後來「千篇一律」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事物的形式呆板而毫無變化。
切骨銘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席不暇暖。寄絕國而何仰?若浮雲而無依。南徙莫從,北遊失路。遠客汝海,近還城。昨遇故人,飲以狂藥,一一笑,陶然樂酣。……昔徐邈緣醉而賞,魏王卻以為賢;無鹽因醜而獲,齊君待之逾厚。白妄人也,安能比之?上挂〈國風〉相鼠之譏,下懷《周易》履虎之懼。愍1>以固陋,禮而遣之,幸容甯越2>之辜3>,深荷三公4>之德。銘刻心骨,退思狂愆5>,五情冰炭6>,罔知所措。晝愧於影,夜慚於魄,啟處不遑,戰跼無地。 〔注解〕 (1) 愍:音ㄇ|ㄣˇ,憐恤、哀憐。 (2) 甯越:戰國趙中牟人,生卒年不詳。苦於耕稼之勞,刻苦求學十五年,遂為周威公之師。甯,音ㄋ|ㄥˋ。 (3) 辜:罪過。 (4) 三公:三為「王...
半文不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劾灌夫罵坐不敬,繫居室。遂按其前事,遣吏分曹逐捕諸灌氏支屬,皆得弃市罪。 〔注解〕 (1) 行酒:酒奉客,即今「敬酒」。 (2) 避席:古人席地而坐,為表示對某人尊敬,離席而起。 (3) 夫:灌夫(?∼前131),字仲孺,西漢潁川人。父張孟為灌嬰舍人,改姓灌。吳楚反,孟死軍中,夫入吳軍殺敵,以此聞名,為中郎將。武帝時為太僕,次年徙為燕相。性剛直,好任俠,食客日數十百人。後因酒後辱丞相田蚡,與其族皆見誅。 (4) 毀:詆毀,貶抑。 (5) 直:抵得上。通「值」。 (6) 效:摹仿。 (7) 呫囁:音ㄔㄜˋ ㄓㄜˊ,附耳細語。
順水放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順水推舟」之典源,提供參考。 ※《四字經.戊己》梅花自,順水流舟。春園胡蝶,腐草化螢。雲開望月,淡日秋蟾。
千篇一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千篇一律」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千篇一律」原作「千篇一體」。《詩品》一書,是南朝梁鍾嶸所撰,品評古今五言詩,自漢、魏至梁朝,共一百零三人,論其優劣,分上、中、下三品。這一篇是在品評西晉時代張華的詩作,說明張華的詩風主要是模仿王粲,詩歌的形體講究鋪排對偶,詞藻華美;即使內容平凡,但卻用字斟,致力於華美的文字。雖然頗負盛名,然而一些有識之人,還是對於他詩作中兒女柔情太多,風雲慷慨之氣太少而感到遺憾。謝靈運也曾經說過,張華的詩即使有千篇之多,但其實都是同一種風格體式。後來「千篇一律」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事物的形式呆板而毫無變化。
詞嚴理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志確。朝廷清明天子聖,陽德彙進群陰剝。大烹養賢有列鼎,豈久師門共藜藿。予慚職諫未能薦,有酒且慰先生。 〔注解〕 (1) 俚:鄙俗。 (2) 醇:音ㄔㄨㄣˊ,精純。
連續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律上指犯罪人連續進行屬於同一罪名且同一犯意的犯罪行為。法官可予併罰並加重量刑而以一罪論。[例]連續犯的處罰加重程度,可由法官斟犯罪次數、實害之大小等實情來決定。
不值半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劾灌夫罵坐不敬,繫居室。遂按其前事,遣吏分曹逐捕諸灌氏支屬,皆得弃市罪。 〔注解〕 (1) 行酒:酒奉客,即今「敬酒」。 (2) 避席:古人席地而坐,為表示對某人尊敬,離席而起。 (3) 夫:灌夫(?∼前131),字仲孺,西漢潁川人。父張孟為灌嬰舍人,改姓灌。吳楚反,孟死軍中,夫入吳軍殺敵,以此聞名,為中郎將。武帝時為太僕,次年徙為燕相。性剛直,好任俠,食客日數十百人。後因酒後辱丞相田蚡,與其族皆見誅。 (4) 毀:詆毀,貶抑。 (5) 直:抵得上。通「值」。 (6) 效:摹仿。 (7) 呫囁:音ㄔㄜˋ ㄓㄜˊ,附耳細語。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