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3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09.377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投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到老。《後漢書.卷七六.循吏列傳.仇覽》:「母守寡養孤,苦身投老,奈何肆忿於一朝,欲致子以不義乎?」晉.陶淵明〈感士不遇賦〉:「夷投老以長飢,回早夭而又貧。」
泰極還生否,樂處又逢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事情發展到了極限,就轉化為相反的一面。指樂極生悲。《西遊記》第九六回:「沒奈何,卻在那破房之下,揀遮得風雨處,將身躲避。密密寂寂,不敢高聲,恐有妖邪知覺。坐的坐,站的站,苦捱了一夜未睡。咦!真是個:泰極還生否,樂處又逢悲。」
阿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謂:(1)對父親的稱呼。《南史.卷一九.謝晦傳》:「晦女……被髮徒跣與晦訣曰:『阿父,大丈夫當橫屍戰場,奈何狼藉都市。』」(2)江南人稱叔父、伯父為「阿父」,亦為伯父、叔父自稱之詞。
自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己估量、揣測。《西遊記》第一三回:「苦得個法師襯身無地,真個有萬分淒楚,已自分必死,莫可奈何。」《聊齋志異.卷二.嬰寧》:「自上元相遇,凝思成疾,自分化為異物。」
家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奴僕在主人家所生的子女。《水滸傳》第六一回:「這個道童,又聾又啞,只有一分蠻氣力。卻是家生的孩兒,沒奈何帶他出來。」
刈蓍遺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孔子出遊少源之野,遇因遺失蓍草做的簪子而悲泣的婦人,問其所悲,婦人答以非為不值錢的蓍簪丟了而哭,是因簪為故舊之物才傷心。典出《韓詩外傳》卷九。後比喻為物雖輕賤不足為惜,但故舊之情不可忘。清.譚嗣同〈仁學界說〉:「楚人遺弓,楚人得之,孔子猶嘆其小,刈蓍而遺簪,田婦方且不惜,奈何私壟斷天下之財,恝不一散以沾潤於國之人也。」
孽子孤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被疏遠、孤立的臣子與失寵的庶子。參見「孤臣孽子」條。《紅樓夢》第一二○回:「雖然事有前定,無可奈何,但孽子孤臣,義夫節婦,這『不得已』三字也不是一概委得的。」
吊桶落在井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汲水用的桶子,落進井中。比喻事已至此,無可奈何。《水滸傳》第二一回:「好啊!我只道吊桶落在井裡,原來也有井落在吊桶裡。」
納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低頭。《薛仁貴征遼事略》:「先建功者,帝前教乞賞,不建功者,就帝前納頭。」《西遊記》第四二回:「那童子開不得手,拿不得鎗,方知是法力深微,沒奈何,纔納頭下拜。」
不怕縣官,只怕現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喻直接受人管轄,無可奈何,只得聽命於人。參見「不怕官,只怕管」條。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