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53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付之度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置之度外」。見「置之度外」條。01.宋.文天祥〈指南錄後序〉:「以小舟涉鯨波,出無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
設心積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甚2>鄭伯之處心積慮,成於殺也。于鄢遠也,猶曰「取之其母之懷中而殺之」云爾,甚之也。然則為鄭伯者宜奈何?緩追逸賊,親親之道也。 〔注解〕
(1) 鄭伯:鄭莊公(西元前757∼前701),名寤生,春秋時鄭國國君。性忌刻,因弟段與母武姜圖謀王位,故伐段,遷母於城潁,誓曰:不及黃泉不相見。在位四十三年,諡莊。
(2) 甚:勝、超過。
|
嗣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承繼。《國語.晉語四》:「嗣續其祖,如穀之滋。」《儒林外史》第三○回:「這也為嗣續大計,無可奈何。」
|
掙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勉強支撐。《董西廂》卷二:「奈何使刀的人困馬乏,欲待掙揣些英雄不如赸撒。」亦作「掙扎」。
|
棚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一種脫去衣裳,以繩索捆綁的刑罰。元.睢玄明〈耍孩兒.樂官行徑套〉:「鼕鼕的打得我難存濟,緊緊的棚扒的我沒奈何。」也作「掤扒」。
|
改調解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董仲舒論到秦末乃至漢初的天下局勢,就像腐朽的木頭,又像糞土所做的牆,雖然君王想要發奮圖強,卻無可奈何,追究其原因,便是國家的制度沒有改變。他又舉更換樂器的弦為例,說明如果應該更換弦而不更換,就算是最好的樂工也無法彈奏,強調如果制度沒有更改,就算有賢人治國,也無法將國家治理得很好。後來「改弦更張」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改革變更,重新做起。
|
千百成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數目眾多,聚集一處。《三國演義》第三回:「正無奈何,忽有流螢千百成群,光芒照耀,只在帝前飛轉。」
|
詩禮之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世代讀詩習禮的人家。明.郎瑛《七修類稿.卷一六.荒親》:「因仍苟且,多為惜財之小而忘大義,奈何詩禮之家亦如是耶!」《紅樓夢》第二回:「這樣詩禮之家,豈有不善教育之理?」也作「詩禮人家」。
|
歲朘月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損月減,損耗逐漸擴大。參見「日削月朘」條。宋.呂祖謙《東萊左氏博議》卷一四:「奈何子孫猶不知惜,今日割虎牢畀鄭,明日割酒泉畀虢,文武境土,歲朘月耗,至襄王之時,鄰於亡矣。」
|
喝風痾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貧窮得沒有飯吃,挨餓。《儒林外史》第五○回:「只因家下日計艱難,沒奈何出來走走,要說是個秀才,只好喝風痾煙。說是個中書,那些商家同鄉紳財主們,纔肯有些照應。」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