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9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944.688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分廷抗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分庭抗禮」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分庭抗禮」原作「分庭伉禮」。《莊子.漁父》中曾記載一段關於孔子的故事。有一天,孔子帶著弟子到郊外遊玩,遇到一位老漁夫。孔子與他談話後,覺得他見多識廣,談吐不俗,似非普通人,便問他住處,想再上門多向他請教些道理,沒想到漁夫卻不理會,撐船而去。孔子相當敬重他,站在岸邊一直等到他人影消失後才離去。他的學生子路無法理解老師何以如此尊敬一位漁夫,便問:「學生侍奉夫子您也有很長一段時間了,從沒見過有人這樣對您。以往天子諸侯接見您,沒有不以相稱的禮節對待,您總還有些高傲不屈的神色。今天這位漁夫對您無禮,您卻彎腰屈身,對他如此恭敬,有點不合理吧?」孔子便趁機教育子...
公孫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1)(西元前498~?)字子石,春秋時楚人。為孔子弟子。見《史記.卷六七.仲尼弟子傳.公孫龍傳》。(2)字子秉,戰國時趙人。生卒年不詳。有白馬非馬及堅白異同之辯,平原君禮遇甚厚,所著書稱《公孫龍子》,列於名家。
忘年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 忘年:不分年齡而相交。〔參考資料〕 《宋書.卷六二.張敷列傳》琅邪顏延之書弔茂度曰:「賢弟子少履貞規,長懷理要,清風素氣,得之天然。言面以來,便申忘年之好,比雖艱隔成阻,而情問無睽。薄莫之人,冀其方見慰說,豈謂中年,奄為長往,聞問悼心,有兼□痛。足下門教敦至,兼實家寶,一旦喪失,何可為懷。」另可參考:《後漢書.卷八○.文苑列傳下.禰衡》
便便之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大腹便便」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漢代邊韶,字孝先,陳留浚儀人。頭腦靈活敏捷,口才流利,以擅長文學出名,收過不少學生。有一回,大白天他躺在床上閉目養神,門下弟子看到了,就在背地裡嘲笑他肚子大,懶得讀書,只想睡覺。結果被他聽到了,立刻回答說:「肚子大是因為飽讀書籍,裝滿了五經。即使在睡覺時,想的也是經書上的學問。當學生的連老師都可以嘲笑,這是典出何處啊?」這番話使得嘲笑他的那些弟子,心裡感到羞愧。後來「大腹便便」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於表示大肚子顯得肥胖而凸出的樣子。
著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記載登錄。《後漢書.卷七九.儒林傳上.張興傳》:「既而聲稱著聞,弟子自遠至者,著錄且萬人,為梁丘家宗。」《文選.陸倕.石闕銘》:「置博士之職,而著錄之生若雲。」
師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稱謂。稱老師的父親或師父的老師。《西遊記》第一六回:「眾僧道:『師祖來了。』三藏躬身施禮迎接道:『老院主,弟子拜揖。』」
善誘循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循循善誘」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孔子是春秋魯國陬邑人,魯定公時為大司寇,魯國大治。後因政治理念與權臣季桓子不合,周遊列國十三年,卻未受到其他國君的重用,返回魯國,致力於古代典籍的整理。孔子秉持「有教無類」的精神,開平民教育的先河,有弟子三千人,顏淵是其中最賢能特出的一位。孔門後學記錄孔子應答弟子、時人以及弟子間的問答之語,而成《論語》一書,其中可見孔子思想的綱領,及治學的方式。〈子罕〉篇載,顏淵感嘆道:「老師善於誘導人循序漸進地為學向善,他讓我廣求學問,行為合於禮。使我想停止,都停不下來。我已用盡我的才能去做,但老師如樹立新的目標,又高遠非凡,我雖想逐步追隨,也沒法辦到。」說明孔子...
師道尊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師長受人尊敬,所傳授的知識、技能等才會被尊重。參見「師嚴道尊」條。後多用以指為師之道的尊貴及威嚴。《元史.卷一七一.劉因傳》:「家居教授,師道尊嚴,弟子造其門者,隨材器教之,皆有成就。」
變起蕭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注解〕 (1) 由與求:由,仲由(西元前542∼前480),春秋魯國卞人,字子路,一字季路。孔子弟子,性好勇、事親孝。仕衛,死於孔悝之難。富政治長才,在孔門四科中,列於政事科。求,冉求(西元前522∼?),字子有。春秋時代魯國人。為孔子弟子。性謙退,有才藝,擅長政事。魯哀公三年時成為季氏的家臣,在孔門弟子中名列政事科。亦稱為「冉有」。 (2) 相:輔佐。 (3) 分崩離析:形容國家或集團分裂瓦解。見「分崩離析」。 (4) 干戈:比喻兵事、戰亂。 (5) 季孫:春秋時魯國大夫世家,與孟孫、叔孫並稱「三桓」,掌握魯國實權。 (6) 顓臾:魯國境內一附庸國,故城在今山東省蒙陰縣西北。顓...
智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朝陳、隋時代的一位高僧。俗姓陳,字德安,荊州華容(今湖北潛江西南)人。中國佛教天台宗四祖。也是實際的創始者。十八歲投湘州果願寺法緒出家,二十三歲拜慧思為師,修習禪法,證得法華三昧。並廣弘教法,創五時八教的判教,發明一念三千,圓融三諦的思想,成立天台宗的思想體系。隋文帝授予「智者」之號。世稱「智者大師」。著有《法華玄義》、《法華文句》、《摩訶止觀》各二十卷及《四教義》等傳也,生前度僧四千餘人,傳業弟子三十二,以灌頂、智越等最著名。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