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0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千慮一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愚笨者的想法總有可取之處。語本《晏子春秋.內篇.雜下》:「聖人千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後多用為自謙之詞,指自己的一點見解。《南史.卷六九.虞荔傳》:「寄雖疾侵耄及,言無足采,千慮一得,請陳愚算。」也作「一得」、「一得之見」、「一得之愚」。
|
春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宮殿。《舊唐書.卷八九.姚璹傳》:「臣以庸謏,叨侍春闈,職居獻替,豈敢緘默!」唐.王勃〈釋迦佛賦〉:「寶殿之龍顏大悅,春闈之鳳德何虞。」
|
喉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比喻口才、言辭。唐.劉知幾《史通.卷一八.雜說下》:「昔魏史稱朱異有口才、摯虞有筆才,故知喉舌翰墨,其辭本異。」
|
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縛、綁。《左傳.襄公二十五年》:「閭丘嬰以帷縳其妻而載之,與申鮮虞乘而出。」
|
三國演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國演義》,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中國古代長篇歷史章回小說。作者一般被認為是元末明初的羅貫中,是四大名著中唯一根據歷史事實改編之小說。演義以史為據,以儒家思想為本,強調「忠義」;著重描寫戰爭,講述漢末黃巾之亂至魏、蜀漢及吳三國鼎立,到西晉統一百餘年間歷史,刻畫了眾多英雄人物。該書敘事「據正史,采小說,證文辭,通好尚。」[2]虛實結合,曲盡其妙。明末清初文學家、戲曲家李漁有言曰:「演義一書之奇,足以使學士讀之而快,委巷不學之人讀之而亦快;英雄豪傑讀之而快,凡夫俗子讀之而亦快。」
|
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禦雨的器具,猶如現在的雨傘。《說文解字.竹部》:「簦,笠蓋也。」清.段玉裁.注:「笠而有柄如蓋也,即今之雨繖。」《史記.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傳》:「虞卿者,游說之士也。躡蹻檐簦說趙孝成王。」裴駰集解引徐廣曰:「簦,長柄笠。笠有柄者謂之簦。」
|
隱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審度實情。《禮記.少儀》:「軍旅思險,隱情以虞。」
|
一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農作物的一次成熟。引申為一年。《晉書.卷五一.摯虞傳》:「羨一稔而三春兮,尚含英以容豫。」
|
跳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喜新厭舊,另結新歡。《雅俗稽言.卷八.人倫.跳槽》:「魏明帝初為王時,納虞氏為妃,及即位,毛氏有寵而黜虞氏,元人傳奇以明帝為跳槽,俗語本此。」《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二:「七郎揮金如土,並無吝惜,才是行徑如此,便有幫閒鑽懶一班兒人出來,誘他去跳槽。」也作「挑槽」。
|
霸王別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秦末項羽兵敗被困時,慷慨悲歌,與愛妾虞姬和愛馬訣別的故事。典出《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後形容英雄豪傑處於窮途末路,慷慨悲壯、不勝淒涼。也作「霸王悲歌」、「泣別虞姬」、「虞歌決別」、「虞姬永別」。
2.戲曲劇目。秦代故事戲。敘劉邦與項羽相約以鴻溝為界,各自罷兵。韓信用計使項羽進兵,又在十里山布下十面埋伏,將項羽困於垓下。項羽在營中聽見四面的漢軍都唱著楚人的歌曲,以為楚軍都已降漢,乃與愛妾虞姬飲酒作別。後虞姬自刎,項羽殺出重圍,至烏江時,因自覺無顏再見江東父老,乃自刎而死。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