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76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盛氣陵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盛氣凌人」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樓鑰《攻媿集.卷八八.敷文閣學士宣奉大夫致仕贈特進汪公行狀》時戶部侍郎李公椿年建議行經界,選公為龍游縣覆實官,約束嚴峻,已量之田隱藏畝步1>,不以多寡,率2>至黥配3>。盛氣臨人,無敢忤4>者。公獨曰:「愚民不識弓步,不善度量,若田少而所供反多,須之首復,乃可並行。」 〔注解〕
(1) 畝步:計算土地面積的量詞。此指田地的面積。
(2) 率:一概。
(3) 黥配:在犯人臉上刺字、塗墨,並且流放到遠方。黥,音ㄑ|ㄥˊ。
(4) 忤:音ㄨˇ,違逆。
|
銖銖校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顏氏家訓.治家》中,顏之推提到當時民風敗壞,民間嫁娶之時,經常有賣女兒來賺錢的事情發生,雙方非但不以為怪,甚至還討價還價,連一點小錢都要斤斤計較,和一般的買賣無異。這樣的婚姻,由於不注重對方的人品教養,通常都是後患無窮,所以他提醒子孫不可不慎!「銖錙必較」這句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連很少的錢或很小的事情都非常計較。出現「銖錙必較」的書證如宋.陳文蔚《陳克齋集.卷三.雜著.朱先生敘述》:「先生造理精微,見於處事,權衡輕重,錙銖必較。」
|
懷寶夜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懷有寶物而於夜間行走。語本《戰國策.趙策二》:「臣聞懷重寶者,不以夜行;任大功者,不以輕敵。」比喻冒險。如:「這件事宜三思而後行,切忌懷寶夜行,輕舉妄動。」
|
不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說、不以為。《漢書.卷四八.賈誼傳》:「坐罷軟不勝任者,不謂罷軟,曰:『下官不職』。」晉.干寶〈晉紀總論〉:「百姓皆知上德之生己,而不謂浚己以生也。」
|
護過飾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掩護錯誤、文飾過失。《清史稿.卷三一九.和珅傳》:「和珅率對不以實,詔斥護過飾非,革職留任。」也作「飾非文過」、「文過飾非」。
|
未央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情節感人,風格清新、活潑,情調自信樂觀。以積極的人生態度和真摯情感,譜成了一個真、善、美的永恆篇章。不以重大的題材,不以曲折的情節來吸引讀者,而是以樂觀的情調和親和的哲理來感染讀者,是《未央歌》重要的藝術成就,也是它的鮮明特色。台灣歌手黃舒駿曾以這部作品的故事題材寫過同名歌曲。《未央歌》除主要四個主角外,還描寫了一群大學生和他們的老師;這些人,或許有些許的小毛病,但全都是心地善良的好人。我們可以說,《未央歌》滿足了人們對民初那個時代浪漫的文化想像。...
|
樂此不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於做某些事,而不以為倦苦。如:「他對園藝具有濃厚的興趣,常常研究到半夜,亦樂此不倦。」也作「樂此不疲」。
|
刃有餘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无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導大窾,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彼節1>者有閒2>,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閒,恢恢乎3>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4>。雖然,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注解〕
(1) 節:骨節。
(...
|
游刃恢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无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導大窾,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彼節1>者有閒2>,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閒,恢恢乎3>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4>。雖然,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注解〕
(1) 節:骨節。
(...
|
價抵連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相如既歸,趙王以為賢大夫使不辱於諸侯,拜相如為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尹文子.大道上》。
(2) 趙惠文王:?∼西元前266,戰國時趙國君,名何。任用廉頗、趙奢為將,藺相如為上卿,均有功績國賴以安。
(3) 和氏璧:根據《韓非子.和氏》篇的記載,戰國時楚人卞和自楚國山中得一璞玉,曾獻於楚厲王和武王,皆因被鑑定為石頭,先後被砍去左、右足。至文王即位,得知卞和抱璞痛哭於荊山下,遂命玉工理其璞,製成寶璧,命名為「和氏璧」。
(4) 秦昭王:即秦昭襄王。名稷,戰國時秦國君,生卒年不詳。在位時用范雎採遠交近...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