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76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仁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仁德的人。《論語.憲問》:「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文選.司馬相如.難蜀父老》:「仁者不以德來,強者不以力并。」
|
授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獻出生命。《論語.憲問》:「見利思義,見危授命。」《抱朴子.外篇.博喻》:「徇名者,不以授命為難。」
|
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輕浮不莊重。《禮記.表記》:「君子不以一日使其躬儳焉,如不終日。」漢.鄭玄.注:「儳焉,可輕賤之貌也。」
|
已精求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精益求精」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論語.學而》記錄了子貢和老師孔子的一段對話。子貢問孔子說:一個人貧窮而不對人諂媚,富裕而卻不以驕氣待人是怎樣的呢?孔子回答說,這樣的人算是可以的,但仍比不上一個貧困卻樂在其中,富裕卻仍然好禮的人。子貢聽了老師的回答後,便舉《詩經》所說:『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來回應,進而領悟到無論精製器具也好,進德修業也好,都不可安於小成,應力求好上加好,以期盡善盡美的道理。後世宋代理學家朱熹在為《論語.學而》作注時,也針對「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這兩句話加以注解:「精製骨、角、玉、石之器,已經很精緻漂亮,再經過切、磋、琢、磨等方法加工修飾,就更精美了。」這正是「治之...
|
讓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把自己的職位讓給別人。《淮南子.精神》:「公子札不以有國為尊,故讓位。」《三國志.卷一三.魏書.王朗傳》:「朗薦光祿大夫楊彪,且稱疾,讓位於彪。」
|
刎頸至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看到廉頗,也要車夫先把車拉開躲到一邊。結果,大家都認為藺相如畏懼廉頗,廉頗因此十分得意。藺相如雖然不以為意,但他的門客、親信卻對他怯懦的行為感到不滿,引以為恥,紛紛求去。這時藺相如才解釋說:「我敢公然地在朝廷上叱責秦王和羞辱他的臣子,又怎麼會怕廉將軍呢?只是想到秦國之所以至今不敢出兵攻打趙國,是因為對我們兩個人有所顧忌。如果我們互相爭鬥,有任何一方傷亡,都可能會使國家遭致兵禍。國家的安危當然重於私人的恩怨,所以我才會不斷地忍讓啊!」後來這番話傳到廉頗耳中,讓他覺得非常慚愧,於是脫了上衣,背負著荊條,親自到藺相如家認錯,請求原諒。寬宏大量的藺相如並不怪罪他,反而與他結交,兩人從此成為生死與共的...
|
蔡元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任,於教育方針,不能不有所表示。他認為當時教育界所提倡的軍國民主義及實利主義,固為救時之必要,而不可不以公民道德教育為中堅。欲養成公民道德,不可不使有一種哲學上的世界觀與人生觀。而涵養此等觀念,不可不注重美育。因將清季學部的「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實」五項宗旨加以修正,改為: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及美感教育五項。他又在所召開的臨時教育會議上闡明民國教育方針的重要意義,權利與義務的正當關係,並提出各項重要議案在會中討論。
|
安貧守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安貧樂道」之典源,提供參考。 《文子.上仁》文子問:「仁義禮何以為薄於道德也?」老子曰:「為仁者必以哀樂論之,為義者必以取與明之。四海之內,哀樂不能遍;竭府庫之財貨,不足以贍萬民。故知不如修道而行德,因天地之性,萬物自正而天下贍,仁義因附。是以大丈夫居其厚,不居其薄。……德過其位者尊,祿過其德者凶。德貴无高,義取无多。不以德貴,竊位也。不以義取者,盜財也。聖人安貧樂道,不以欲1>傷生,不以利累己,故不違義而妄取2>。……」 〔注解〕
(1) 欲:欲望。
(2) 妄取:隨便拿取。
|
官止神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官能活動已停止,而精神卻仍能感知事物。語本《莊子.養生主》:「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後用以形容技巧純熟,或對某事物有透澈的了解,能從心所欲。如:「他打字的速度非常快,對鍵盤熟悉的程度,已經到了官止神行的地步。」
|
捶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敲打。《南史.卷七三.孝義傳上.劉渢傳》:「渢年數歲,路氏不以為子,奴婢輩捶打之無期度。」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