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73.0396 ms
共 76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火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火燒草木而田獵。《禮記.王制》:「昆蟲未蟄,不以火田。」
|
令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古代稱嫡妻為「正室」,故尊稱他人的妻子為「令正」。《西遊記》第五九回:「今聞公主是牛大哥令正,安得不以嫂嫂稱之!」
|
飯坑酒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酒囊飯袋」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王充《論衡.別通》孔子病,商瞿卜期日中。孔子曰:「取書來,比至日中何事乎?」聖人之好學也,且死不休,念在經書,不以臨死之故,棄忘道藝,其為百世之聖,師法祖脩,蓋不虛矣!自孔子以下,至漢之際,有才能之稱者,非有飽食終日無所用心也,不說五經則讀書傳。書傳文大,難以備之。卜卦占射凶吉,皆文、武之道。昔有商瞿,能占爻卦;末有東方朔、翼少君,能達占射覆。道雖小,亦聖人之術也,曾又不知。人生稟五常1>之性,好道樂學,故辨2>於物。今則不然,飽食快飲,慮深求臥,腹為飯坑,腸為酒囊,是則物也。倮蟲三百,人為之長。「天地之性人為貴」,貴其識知也。今閉闇脂塞,無所好欲...
|
繁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采飾繁多。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議對》:「文以辨潔為能,不以繁縟為巧。」
|
茅廬三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三顧茅廬」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東漢末年天下紛亂,打著「復興漢室」名號起兵的劉備,在屯田新野時,從徐庶口中得知避居在南陽隆中的諸葛亮是個能人,於是前去拜訪,一連去了三次,才見到人。諸葛亮在〈前出師表〉中提到了這件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劉備不顧身分,一連三次專程拜訪的誠心,終於感動諸葛亮答應出山替他奔波效力。後來「三顧茅廬」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對賢才真心誠意的邀請、拜訪。
|
出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指官吏的去職。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三:「杜起莘自蜀入朝,不以家行,高廟聞其清脩獨處,甚愛之。一日因得對,褒諭曰:『聞卿出局,即蒲團紙帳,如一行腳僧,真難及也。』起莘頓首謝,未幾,遂擢為諫官。」
|
恬不知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恬不知恥」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恬不知恥」原作「恬然不恥」。唐馮贄作的《雲仙雜記》,雜載古今逸事。書中記載一個叫做倪芳的人,他的個性不受拘束又特別古怪。平常喜歡喝酒,喝了酒後行為常瘋瘋癲癲,怪裡怪氣,並作一些怪異的舉動,一點也不覺得可恥。有一天,他喝完酒後,把《毛詩》這本書卷了卷,再沾上油當作蠟燭。他點著這個蠟燭,拿著它到外面遊盪了一夜。後來「恬不知恥」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有過錯卻安然不以為恥。
|
分廷抗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敬一位漁夫,便問:「學生侍奉夫子您也有很長一段時間了,從沒見過有人這樣對您。以往天子諸侯接見您,沒有不以相稱的禮節對待,您總還有些高傲不屈的神色。今天這位漁夫對您無禮,您卻彎腰屈身,對他如此恭敬,有點不合理吧?」孔子便趁機教育子路,指出人無貴賤之分,只要懂得道理,都值得尊敬。文中的「分庭伉禮」指諸侯以分處庭中,相對設禮,以平等的禮節對待孔子。後來「分庭抗禮」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平起平坐,地位相當。亦用於比喻兩者對立。
|
出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出言、脫口而出。[例]無論多麼生氣,他也從不以穢言出口傷人。
|
轉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以現金收付款項,僅在帳簿上轉載。也作「轉賬」。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