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6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5.003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三生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傳唐代李源與僧圓觀友好,圓觀臨死時與李約定,十二年後在杭州天竺寺相見。李源依期赴約,在天竺寺前遇一牧童唱〈竹枝詞〉道:「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要論,慚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乃知牧童即圓觀。見唐.袁郊《甘澤謠.卷五.圓觀》。後比喻因緣前定。唐.貫休〈酬張相公見寄〉詩:「感通未合三生石,騷雅歡擎九轉金。」
生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日常生活的一切事務。唐.王維〈偶然作〉詩六首之四:「生事不曾問,肯家中婦。」
耳紅面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形容因羞而面色潮紅。《西遊記》第三一回:「公主聞此正言,半晌家耳紅面赤,慚無地。」《初刻拍案驚奇》卷二○:「朝雲耳紅面赤,不敢言語。」
嫠不恤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忘身憂國。參見「嫠憂宗周」條。宋.李曾伯〈謝四川都大薦辟〉:「嫠不恤緯,深慙肉食之謀,子弗荷薪,尤素餐之誚。」
飄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隨風飄轉紛飛的蓬草。比喻人的漂泊不定。唐.杜甫〈贈李白〉詩:「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葛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慚。漢.揚雄《方言》卷二:「挴,……,也。」
廣大神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善契諸佛之心;无滯詞峰,法式菩薩之語。總持祕密,無不通和,上中下類之音,悉皆盡會。今我若自往問,實不任,須仗聖威,然乃去得。由是文殊受敕,大眾忻然。菴園草草盡商量,隨從文殊過丈室。 〔注解〕 (1) 伏以:表自謙的敬辭。 (2) 維摩居士:即維摩詰(ㄐ|ㄝˊ)。維摩詰為胡語的音譯。意譯為「淨名」、「無垢稱」。為《維摩詰經》的主角。隨著《維摩詰經》的流行,經中維摩詰居士的神通機智,深為佛教徒所欣賞。居士,佛教稱在家的佛教徒。 (3) 四般之才辯:指四無礙辯,即法無礙、義無礙、辭無礙、樂說無礙。意謂通達諸法,分別無礙;了知一切法理,智解無礙;通曉各種言語,表說無礙;傳法圓融無滯,樂說無礙...
珠沉滄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曰:「君可貽親萬里憂乎?」詣長史藺仁基請代行。仁基咨美其誼,時方與司馬李孝廉不平,相語曰:「吾等可少矣!」則相待如初,每曰:「狄公之賢,北斗以南,一人而已。」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唐.牟融〈寄永平友人〉詩二首之二。 (2) 讓:譴責。 (3) 黃卷:書籍。古時為防書蠹,多用黃蘗染紙,因紙色黃,故稱為「黃卷」。 (4) 偶:和。 (5) 黜陟使:唐太宗時恢復對地方的監察制度,派卿、監巡察各州,有罷免或升擢地方官吏之權,稱為「黜陟使」。黜,音ㄔㄨˋ,貶斥。陟,音ㄓˋ,提升。〔參考資料〕 唐.牟融〈寄永平友人〉詩二首之二朔風獵獵慘寒沙,關月寥寥咽暮笳。放逐一心終去國,驅馳千里未還...
狐死兔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兔死狐悲」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兔死狐悲」原作「狐死兔悲」。敦煌變文中有篇〈鷰子賦〉,說了一個故事:鷰子因為剛築好的巢被黃雀霸占,又被黃雀一家人打傷,心有不甘,一狀告到法官鳳凰面前。經過審理,黃雀被判杖責下獄,鷰子感到很欣慰,直罵黃雀是惡有惡報。一旁的鵙(ㄐㄩㄝˊ)鴿和黃雀是兄弟,看不過去地上前說:「我為我哥的行為感到羞,但是我曾聽過『狐死兔悲、物傷其類』這麼一句話,因為同類遭到不幸而感到悲傷。所謂四海之內皆兄弟,何況是同類。他犯錯受到懲罰是應該的,你何必在背後辱罵詛咒他呢?」後來「兔死狐悲」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因同類的不幸遭遇而感到悲傷。
井底蝦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北海,看到了一片沒有邊際的汪洋,比起自己居住的黃河不知大上了多少倍時,就對自己之前的無知和自傲感到慚不已。北海便對河伯說道:「沒有辦法跟住在井底的青蛙談論海洋之大,這是因為受到所住環境的限制;無法跟夏天的蟲子談論冬天的冰霜,這是因為受到生存時間的限制;而無法跟鄙陋之人談論真理之道,也是因為受限於他們的教育背景。人受到現實環境的限制是何等大啊!今日你看到了大海,才發現黃河的渺小,然而這看似沒有際涯的海洋,在浩瀚無窮的天地之間,跟大倉庫裡的一粒米又有什麼分別呢?」後來後來「井底之蛙」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見識淺薄的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