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78.1251 ms
共 8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自食其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他未必客氣; 凡是內心對他客氣的, 那 就不必在表面上客氣了?」 這時丘浚手里正好拿著一根拐杖, 一氣之下,就在和尚頭上重重地敲打了好幾下。 說道:「 照你這樣說, 打你就是愛你, 不打你 倒是不愛你了; 所以我只好打你了, 請你原諒叭!」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 自作自受,自取亡滅,自掘墳墓,作法自斃 相反詞 <<無>> 5.例句 某些只顧圖利而破壞自然環境的人,將來必會自食其果的。
|
沆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氣味相投。參見「沆瀣一氣」條。清.王鵬運〈沁園春.詞汝來前〉詞:「唸百年歌哭,誰知我者?千秋沆瀣,若有人兮。」
|
阿彌陀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經典中所記載的佛。譯自胡語。他原是世自在王如來時的法藏比丘,發願成就一個盡善盡美的佛國,並要以最善巧的方法來度化眾生,後來成佛,創造西方極樂世界。法藏比丘則成為阿彌陀佛。記載阿彌陀佛故事的經典,早在東漢即有翻譯。六朝時強調往生極樂世界的思想,就是建立在阿彌陀佛信仰上。並逐漸形成後來的淨土宗。隨著淨土宗在中國的普及,阿彌陀佛成為最流行的佛陀。甚至阿彌陀佛四字成為一般中國佛教徒間相互問候語。《往生淨土決疑行願二門》:「每日清晨服飾已後,面西正立,合掌連聲,稱阿彌陀佛盡一氣為一念,如是十氣名為十念。」也稱為「無量壽佛」。
|
下筆成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揮筆即寫成文章。比喻才思敏捷,且具文采。語出《三國志.卷一九.魏書.任城陳蕭王傳.陳思王植》△「一氣呵成」、「一揮而就」、「援筆立成」
|
一股作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次擂鼓,勇氣已枯竭了。這時對方勇氣枯竭而我方充滿了勇氣,所以能夠戰勝他們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一氣呵成 相反詞再衰三竭 5.例句全班同學一鼓作氣把教室走廊都打掃乾淨了
|
服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種道家修養的方法。《晉書.卷八○.王羲之傳》:「常服氣,一氣千餘息。」
|
大街小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指城裡街道巷弄。《老殘遊記》第一九回:「吃了早飯,搖個串鈴上街去了,大街小巷亂走一氣。」《文明小史》第五四回:「南京城裡大街小巷,我那條不認得,還要你們送?你們送我倒不便了。」
|
如雷灌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如雷貫耳」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如雷貫耳」指像雷聲傳入耳朵樣響亮,比喻人名氣很大,眾所共聞。這句成語常見於戲曲小說中,如元代鄭廷玉所寫的戲曲《楚昭公》,故事中寫到春秋時吳王闔閭珍愛的一把寶劍飛入楚國,為楚昭公所得。吳王屢次向楚昭公索劍,楚昭公都不肯還。吳王一氣之下,便下了戰書,結果楚國被吳國伍子胥等人打得大敗。楚國大夫申包胥,前往秦國商借救兵,但秦王不肯出兵,申包胥就在秦國痛哭七天七夜。秦昭公看申包胥日夜號哭,忠烈動人,心受感動,於是答應借申包胥十萬雄兵,命姬輦為主帥,助楚昭公復國。姬輦向申包胥報到時,申包胥即說:「久聞元帥大名,如雷貫耳。蒙秦王憐憫,發兵相救,有勞元帥領兵前往,...
|
斷斷續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一氣呵成
|
席地而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人鋪席於地以為坐臥。後指就地坐下。《舊五代史.卷一三二.周書.世襲傳一.李茂貞傳》:「但御軍整眾,都無紀律,當食則造庖廚,往往席地而坐。」《文明小史》第三五回:「有上,帶來的白蘭地酒,慕政取出兩瓶開了,大家席地而坐,一氣飲盡。」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