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34.3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三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蔣詡辭官不仕,隱於杜陵,閉門不出,舍中竹下三徑,只有羊仲與求仲出入。典出晉.趙岐《三輔決錄》卷一。後以三徑比喻隱士居處。《文選.陶淵明.歸去來辭》:「三徑就荒,松菊猶存。」唐.孟浩然〈秦中感秋寄遠上人〉詩:「一丘常欲臥,三徑苦無資。」
悲憤填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義憤填膺」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義憤填膺」係由「義憤」及「填膺」二語組合而成。 「義憤」見於《後漢書.卷八三.逸民列傳.序》,〈逸民列傳〉是記敘東漢時品行高節、隱居不仕的人,作者范曄在序中寫明為這些人立傳的原因。西漢末年時,王莽篡位,士人內心都充滿了「義憤」,卻無法表達出來,見到傳統文化被破壞殆盡,都不願再出來為國家盡力,紛紛隱居起來。即使後來漢光武帝禮聘他們,也不願意出仕,更不用說到了東漢中後期,小人當道的時候了。這種高尚的品行是值得為他們立傳的。 「義憤」是指士人見到漢室衰微,以致王莽有機可乘,奪取政權,心裡充滿了正義的憤怒。 「填膺」則見於唐.高適〈餞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嶺...
殯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入殮和待葬。《後漢書.卷六三.杜喬傳》:「成禮殯殮,送喬喪還家,葬送行服,隱匿不仕。」《初刻拍案驚奇》卷九:「未及殯殮,只聽得一聲雷響,不見了屍首,至今無尋處。」
林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967~1028)字君復,北宋錢塘人。性恬淡好古,擅長行書,好作詩,隱居西湖孤山,終身不仕,不娶,以植梅養鶴為樂,世稱「梅妻鶴子」。詩風淡遠,多寫隱居生活和淡泊心境,卒諡和靖先生。著有《和靖詩集》、《西湖紀逸》等。
憤氣填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義憤填膺」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義憤填膺」係由「義憤」及「填膺」二語組合而成。 「義憤」見於《後漢書.卷八三.逸民列傳.序》,〈逸民列傳〉是記敘東漢時品行高節、隱居不仕的人,作者范曄在序中寫明為這些人立傳的原因。西漢末年時,王莽篡位,士人內心都充滿了「義憤」,卻無法表達出來,見到傳統文化被破壞殆盡,都不願再出來為國家盡力,紛紛隱居起來。即使後來漢光武帝禮聘他們,也不願意出仕,更不用說到了東漢中後期,小人當道的時候了。這種高尚的品行是值得為他們立傳的。 「義憤」是指士人見到漢室衰微,以致王莽有機可乘,奪取政權,心裡充滿了正義的憤怒。 「填膺」則見於唐.高適〈餞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嶺...
不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年少而死。禮記.曲禮下:「壽考曰『卒』、短折曰『不祿』。」唐.孔穎達.正義:「此並是有德未經仕而死者之稱也。……若有德不仕,老而死者從大夫之稱,故曰『卒』也;若少而死者,則從士之稱,故曰『不祿』。」
寄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寄託情懷。《北史.卷八八.隱逸傳.眭夸傳》:「高尚不仕,寄情丘壑。」唐.李愿〈觀翟玉妓〉詩:「寄情搖玉柱,流眄整羅巾。」
朱柏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617~1688)名用純,字致一,自號柏廬,明末江蘇崑山人。入清後隱居不仕,其學篤守程朱,知行並進,所著之治家格言,尤為膾炙人口,卒後門人私諡為孝定先生。
隱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隱居避世。《後漢書.卷二七.宣秉傳》:「遂隱遁深山,州郡連召,常稱疾不仕。」《南史.卷七五.隱逸傳上.戴顒傳》:「父逵,兄勃,並隱遁有高名。」
東山高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謝安隱居東山,不肯出仕的故事。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後用以比喻隱居不仕。元.鄭廷玉《忍字記》第四折:「我趕不上龐居士海內沉舟,晉孫登蘇門長嘯,我可什麼謝安石東山高臥。」也作「高臥東山」。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