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中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軍隊多分為中、左、右三軍,或上、中、下三軍。中軍由主帥親自率領,是軍隊的指揮中樞。《左傳.成公十六年》:「欒書將中軍,士燮佐之。」《西遊記》第六回:「見那一群猴,齊齊整整排作個蟠龍陣勢;中軍裡,立一竿旗,上書『齊天大聖』四字。」
2.主帥主帥的營幕。《周禮.夏官.大司馬》:「中軍以鼙令鼓,鼓人皆三鼓。」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詩:「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慢藏誨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收藏財物不謹慎,以致引起盜賊偷竊。《易經.繫辭上》:「慢藏誨盜,冶容誨淫。」《舊五代史.卷八九.晉書.列傳.桑維翰》:「即今主帥赴闕,軍府無人,臣竊思慢藏誨盜之言,恐非勇夫重閉之意。」
坐而待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箭,就等於是「坐以待死」(坐著等死),因此要在戰爭中贏得勝利,就必須講求兵器的銳利、將士的素質,以及主帥領導的方法。後來「坐以待斃」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面臨危難,不採取積極的應變措施,只坐等敗亡。
布帆無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朝顧愷之向其上司殷仲堪借得布帆,駕船回家。行至破冢,遭大風,他寫信給殷說行人安穩,布帆無恙。見《晉書.卷九二.文苑列傳.顧愷之》。後比喻旅途平安。唐.李白〈秋下荊門〉詩:「霜落荊門江樹空,布帆無恙挂秋風。」明.梅鼎祚《玉合記》第二一齣:「可喜主帥參軍,布帆無恙。」
各自為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各自為政」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春秋魯宣公二年的春天,楚任命鄭公子歸生攻打宋國。兩軍交戰前,宋國主帥華元宰羊犒賞軍士,但卻漏掉幫他駕車的車夫羊斟,使得羊斟懷恨在心。等到開戰,羊斟就對華元說:「前天宰羊犒賞軍士,分給誰是你作主;今天車子是我來駕駛,要往那裡去由我作主。」於是故意使華元被俘,導致宋國戰敗。後來「各自為政」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表示各依自己的主張行事,不顧全整體。
排山壓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罪被廢,如此屈辱,實在令人痛心。現在報仇時機已到,我勸您馬上發兵,合併二國的勢力,帶領百萬士兵,親為主帥,一路擊鼓向前。要像商湯、周武王那樣打敗暴君而取得天下,就像是用巨大的泰山來壓破渺小脆弱的雞蛋,用四匹馬去載鳥毛一樣地輕而易舉,穩操勝算。」東海王劉強看完信後十分震驚,馬上把那位家奴抓起來,連同匿名信一齊交給明帝。明帝發現此信是廣陵思王劉荊為陷害東海王所為,但念在與廣陵思王劉荊為同母兄弟的分上,暫時隱祕不加以追究。後來「泰山壓卵」這句成語,就從這裡的「太山破雞子」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強弱懸殊,穩操勝算。
從善若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打臨近的蔡國。楚軍一聽到消息之後,馬上動員申、息二地的軍隊,準備援救蔡國。這時,晉軍將領趙同、趙括向主帥欒書建議正面迎擊,向楚國進軍。正當欒書準備下令時,知莊子、范文子、韓獻子三人卻勸他說:「我們是來援救鄭國的,鄭國的危機解除,我們不但不退兵,還去攻打蔡國,已經是不義之戰了,現在還觸怒楚國,真打起來一定贏不了。就算贏了,也不是件光榮的事,反而自取其辱,不如退兵吧!」欒書聽了覺得很有道理,因此決定撤軍。這種能接受部屬提出好意見的處事態度,在《左傳.成公八年》就提到說,晉軍得以屢獲戰功,多在於欒書能聽從知莊子等三人的建議,另如能擄獲沈國國君揖初也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因此對於欒書攻打沈國獲勝的這件事,...
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鋒不可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銳不可當」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銳不可當」原作「鋒不可當」,可能是出自於《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列傳》。秦末,劉邦手下大將韓信首先擊滅魏王豹,平定魏地,又活捉代國相國夏說,乘勝領兵越過太行山,對趙國發動攻擊。趙王與主帥陳餘聞訊,立即於井陘口集結大軍防守。井陘口是太行山八大隘口之一,其西是一條幾十公里的狹窄驛道,不利於龐大部隊的行動。趙軍只要能事先守住陘口,便可居高臨下,以逸待勞,處於優勢;反觀韓信千里行軍,軍隊體力疲乏,居於劣勢。趙軍有一名謀士李左軍向陳餘分析情勢,認為韓信在短時間屢建奇功,乘勝進攻趙國,士氣旺盛,鋒銳難以抵擋,趙軍應先避開漢軍的鋒芒,不宜正面交戰。而漢軍千里行軍,...
壓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掌控或指揮團體。如:「今天的遊行鎮長親自壓陣。」《英烈傳》第一三回:「主帥可領眾將壓陣,臣願當先。只此斧,可破賊兵之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