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坐以待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管仲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主張國富兵強的理論,在政治、經濟、軍事等許多領域都有卓著的建樹。《管子.參患》一篇強調了軍隊建設與修明政治、發展經濟應緊密結合。本文主要在說明:擁有廣大的軍隊,卻不得軍心,和自己一個人單獨作戰是沒有什麼不同的;兵器不完備鋒利,就和沒有任何武器是一樣的;鎧甲不堅固細密,就和不穿鎧甲的人是一樣的。同理可證,用較短的兵器,去迎擊從遠方射來的箭,就等於是「坐以待死」(坐著等死),因此要在戰爭中贏得勝利,就必須講求兵器的銳利、將士的素質,以及主帥領導的方法。後來「坐以待斃」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面臨危難,不採取積極的應變措施,只坐等敗亡。
衝鋒陷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深入敵方陣地向敵人攻擊。形容英勇作戰。[例]身為主帥的他,經常身先士卒,衝鋒陷陣,以鼓舞士氣。
各自為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代,宋、鄭兩國交戰,宋國主帥華元因宰羊犒賞三軍時,獨獨漏掉車夫羊斟,使羊斟懷恨在心,故意使華元被俘,導致宋國戰敗的故事。比喻各依自己的主張行事。《三國志.卷六二.吳書.胡綜傳》:「諸將專威於外,各自為政,莫或同心。」亦比喻政令不統一。
銳不可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銳不可當」原作「鋒不可當」,可能是出自於《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列傳》。秦末,劉邦手下大將韓信首先擊滅魏王豹,平定魏地,又活捉代國相國夏說,乘勝領兵越過太行山,對趙國發動攻擊。趙王與主帥陳餘聞訊,立即於井陘口集結大軍防守。井陘口是太行山八大隘口之一,其西是一條幾十公里的狹窄驛道,不利於龐大部隊的行動。趙軍只要能事先守住陘口,便可居高臨下,以逸待勞,處於優勢;反觀韓信千里行軍,軍隊體力疲乏,居於劣勢。趙軍有一名謀士李左軍向陳餘分析情勢,認為韓信在短時間屢建奇功,乘勝進攻趙國,士氣旺盛,鋒銳難以抵擋,趙軍應先避開漢軍的鋒芒,不宜正面交戰。而漢軍千里行軍,糧草輸送若是有所遲延,將是其最大的弱點。由於...
將計就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康子、魏桓子不敢得罪,只好答應,趙襄子則堅決不肯答應。智伯怒而命令韓、魏二家一起發兵攻打趙家,並親作主帥。趙家兵馬退居晉陽,並憑著地險與人和的優勢,死守晉陽城。因為晉陽城久攻不下,智伯想到,如果將晉水上游蓋個水壩,攔住上游的水,將水引進晉陽城,那麼晉陽城不就攻下來了。智伯趁著洪水來襲,將晉水引入晉陽城,晉陽城危在旦夕。趙襄子派家臣張孟談連夜出城到韓、魏二家營內,告訴他們,如果趙國滅亡了,下一個就輪到韓、魏了,並且說服他們與趙國結盟。韓、魏二家了解「脣亡齒寒」的道理,就仿效智伯的方法,將水引入智伯營內,攻其不備。於是,大水沖入智伯大營,全軍覆沒,智伯也被殺了。後來「將計就計」就用來指利用對方的計...
關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操動員徐晃、張遼等將,及袞州刺史裴潛、豫州刺史呂貢等率軍救援樊城,更準備親自征討關羽。而孫權命呂蒙為主帥偷襲荊州,並親自率軍為後援。荊州重鎮江陵守將麋芳、公安守將士仁因與關羽有嫌隙而不戰而降,呂蒙、陸遜等遂次第攻陷荊州各地。救援樊城的徐晃開始認為很難與關羽抗衡,不過之後曹操先後派遣徐商、呂建等將領以及殷署、朱蓋等十二營兵馬增援徐晃,最終徐晃出戰擊敗了圍困樊城的關羽軍隊。此時關羽知悉後方生變,乃南撤,但水軍仍然控制漢水。關羽軍隊的家屬多在江陵,得知江陵失陷於孫權,士卒漸漸潰散,退至麥城。十二月,關羽率數十騎出逃,一路突圍至...
泰山壓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漢廣陵思王劉荊,個性刻薄,常在暗中作亂。漢光武帝駕崩後,荊馬上偽造一封匿名信,要僕役冒充大鴻臚郭況的家奴,送到東海王劉強的住所。這封匿名書信中寫著:「東海王您母后被貶,自己又無罪被廢,如此屈辱,實在令人痛心。現在報仇時機已到,我勸您馬上發兵,合併二國的勢力,帶領百萬士兵,親為主帥,一路擊鼓向前。要像商湯、周武王那樣打敗暴君而取得天下,就像是用巨大的泰山來壓破渺小脆弱的雞蛋,用四匹馬去載鳥毛一樣地輕而易舉,穩操勝算。」東海王劉強看完信後十分震驚,馬上把那位家奴抓起來,連同匿名信一齊交給明帝。明帝發現此信是廣陵思王劉荊為陷害東海王所為,但念在與廣陵思王劉荊為同母兄弟的分上,暫時隱祕不加以追究。後...
屢戰屢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每次打仗都失敗。如:「他屢戰屢敗,失去了主帥對他的信任。」
全軍覆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喻世明言.卷八.吳保安棄家贖友》:「臣謂深入非宜,尚當持重;主帥不聽,全軍覆沒。」
倭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效,卻與逐漸興盛的海上貿易趨勢相違逆,招致沿海商民以及閩浙出身官員的強力反對以致無法貫徹執行。前線主帥倍受朝廷掣肘,倭寇更形猖獗,倭寇盜匪相結,大舉入寇,江蘇、浙江、福建的許多城市與農村均遭蹂躪。抵禦倭寇的明朝將領之中,戚繼光表現最為卓越,他注意到倭寇的倭刀、長槍、重矢等武器的特點,設計一個新的陣法,叫做「鴛鴦陣」,使持用不同武器的士兵協同作戰,各盡所長,密切配合。他的軍隊訓練嚴格,紀律嚴明,作戰能力大為提高,在戰場上屢見奇功。由於戚繼光和其他將領的奮力作戰,浙、閩的倭患遂告平定。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 倭寇英文關鍵字:...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