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借題發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清.錢泳《履園叢話.卷二四.雜記下.閨秀詩》:「澹仙詩詞俱妙,出於性靈,題黃月溪〈乞食圖〉云:『田園蕩盡故交稀,舞榭歌筵一夢非。未必相逢皆白眼,憑他黃犬吠鶉衣。』借題發揮,罵盡世人。」
出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修行人離開山中的住處,到平地來。唐.崔峒〈送真上人還蘭若〉詩:「出山逢亂世,乞食覺人稀。」《醒世恆言.卷三八.李道人獨步雲門》:「臨出山時,仙長傳授我的偈語,第二句道:『聽簡而問』。」
托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僧人的食具稱為「缽」。佛教僧人乞求布施,皆以手托承缽盂,故稱為「托缽」。後引為乞食、討飯之意。《禪宗無門關》:「德山托缽;南泉斬貓。」
幸不辱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順利的完成任務。《文選.傅亮.為宋公求加贈劉前軍表》:「出征入輔,幸不辱命。」《聊齋志異.卷一○.神女》:「笑曰:『幸不辱命。然數年來貧賤乞食所不忍鬻者,今還為主人棄之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乞食的人。如:「乞丐」。唐.柳宗元〈寄許京兆孟容書〉:「皁隸傭丐,皆得上父母邱墓。」
下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結局。[例]他年輕時奢侈浪費,落得今日乞食街頭的悲慘下場。
沿門託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指僧尼挨家向人請求布施。後泛指挨戶乞食。《兒女英雄傳》第一二回:「你若借了這事,向親友各家,不問交誼,一概的沿門託缽,搖尾乞憐起來,就大不是我的意思了。」也作「沿門托缽」。
漂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漂洗衣物的老婦。《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有一母見信飢,飯信,竟漂數十日。信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晉.陶淵明〈乞食〉詩:「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韓才。」
新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新結交的知心朋友。語本《楚辭.屈原.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晉.陶淵明〈乞食〉詩:「情欣新知歡,言詠遂賦詩。」
假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乞食。《列子.湯問》:「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梁欐,三月不絕。」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