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7.665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桑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為沙門的舊譯。在印度泛指出家修苦行、禁欲,或因宗教的緣故過乞食生活的人。在中國則專指佛教的出家人。漢.張衡〈西京賦〉:「展季桑門,誰能不營。」也作「沙門」。
吹簫吳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乞食。參見「吹簫」條。唐.虞世南〈結客少年場行〉:「吹簫入吳市,擊筑遊燕肆。」
哀王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名。唐杜甫所作。七言樂府。內容描寫安史之亂中,唐玄宗西逃,王公貴族或被殺戮,或流離乞食的事蹟。
袁安臥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雪積地丈餘,他人皆除雪出外乞食,只有袁安閉門僵臥,不願出外求人。見《後漢書.卷四五.袁安傳》。後比喻寒士不願乞求於人的氣節。
烈丈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節操、重義輕生的男子。《史記.卷六六.伍子胥列傳》:「方子胥窘於江上,道乞食,志豈嘗須臾忘郢邪?故隱忍就功名,非烈丈夫熟能致此哉?」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一四齣:「貪生害義,即非烈丈夫;殺生成仁,纔是奇男子。」
孛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乞食者所用的圓形竹籃。元.石子章〈八聲甘州.天涯羇旅套.賺尾〉:「收了孛籃罷了斗,那些兒自羞。」元.秦𥳑夫《東堂老》第三折:「今日呵便擔著孛籃,拽著衣服,不害羞當街裡叫將過去。」也作「孛蘭」、「孛羅」、「薄藍」、「薄籃」、「蒲籃」。
討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討飯、乞食。如:「經過政府的輔導就業,他早已脫離討口的日子。」
討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向人乞食。《紅樓夢》第四六回:「若有造化,我死在老太太之先;若沒造化,該討吃的命,伏侍老太太歸了西。」
托缽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手托承缽具而乞食的人。
方濟谷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歐洲中世紀天主教興起的傳教修會。其開創者是義大利人方濟各(Francesco)(西元1182~1226),特重貧窮,以乞食自給,並以感化貧民愚夫為職志。因常編繩為帶,稱為「繩帶僧」。又因穿灰色衣服,也稱為「灰衣僧」。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