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6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66.452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人類所作所為及自然界的一切現象、活動,都稱為「事」。如:「人事」、「國事」。《禮記.大學》:「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使用語言進行溝通,能製造並使用工具的高等動物。如:「人是萬物之靈。」
別人,指自己以外的人。如:「推己及人」、「助人為快樂之本。」
每個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指某種類型或身分的。如:「藝人」、「軍人」、「主持人」。
指品格、性情。如:「文如其人」、「他這個人滿不錯的!」
否極泰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條。 01.唐.戎昱〈贈別張駙馬〉詩:「鳳凰樓上伴吹簫,鸚鵡杯中醉留客。泰去否來何足論,宮中晏駕人事翻。」 參考詞語︰泰來否極注音︰ㄊㄞˋ ㄌㄞˊ ㄆ|ˇ ㄐ|ˊ漢語拼音︰tài lái pǐ jí釋義︰猶「否極泰來」。見「否極泰來」條。 01.唐.白居易〈遣懷〉詩:「樂往必悲生,泰來由否極。誰言此數然,吾道何終塞!」 參考詞語︰否往泰來注音︰ㄆ|ˇ ㄨㄤˇ ㄊㄞˋ ㄌㄞˊ漢語拼音︰pǐ wǎng tài lái釋義︰即「否極泰來」。見「否極泰來」條。 01.五代十國前蜀.杜光庭〈胡璠尚書地網醮詞〉:「否往泰來,災生福過;考諸物理,斯為格言。」 02.《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上》:「於...
嗤之以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嗤,譏笑。「嗤之以鼻」指用鼻子哼氣譏笑某一人事物,以表示不屑、鄙視。※語或出《黃繡球》第七回。 △「不屑一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干涉、干預。《國語.魯語下》:「是故天子……日中考政,與百官之政事。」宋.范成大〈次韻時敘〉詩:「作詩惜春聊復爾,春亦何能與人事?」
克紹箕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於對人事物一般褒揚的題辭。形容子女能繼承父業。語本《禮記.學記》:「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題辭投筆從戎用於對人事物一般褒揚的題辭,特別指人從軍方面。典出《後漢書.卷四七.班超列傳》。漢代班超因家貧而常為官傭書以供養,後輟業而嘆:「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
鞭辟入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宋.陳浮《北溪大全集.卷七.問目.顏淵仲弓資稟》:「蓋一則鞭辟入裡之功,而一則持養放出之事。一以上達天德而極高明,而一以下學人事而道中庸,其等級大不可以同日語。」
滄海桑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海變為桑田。比喻世事多變,人生無常。語本《太平廣記.卷六十.麻姑》。[例]他旅居海外多年後,返鄉探親,然而已是滄海桑田,人事全非。
釜底抽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抽去鍋底下的柴,讓火無法繼續燃燒。比喻從根本解決問題。[例]裁汰冗員,精簡人事,這倒不失為釜底抽薪的好方法。
滄海一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並曾以此地為名,撰成前後〈赤壁賦〉兩篇。在前〈赤壁賦〉文中,蘇軾藉與賓客泛舟其上時,抒發萬物興衰、人事變遷的感嘆。文中提到因遊赤壁,而懷想起當年赤壁之戰時,曹操、周瑜當時的英姿,戰船相接千里,旌旗飄揚遮空的壯觀景色,如今卻什麼都不剩,豈不是讓人無限感慨?何況我們如今所能做的就是學漁夫、樵夫般的過日子,以魚、蝦、麋鹿為友,駕著小船,舉酒相敬。人生就像寄居在天地間的蜉蝣,也像滄海中的一粒粟米,是如此地短暫、渺小。想到這裡,難免感傷起來,轉而羨慕長江的永無窮盡。希望自己也能像天仙一樣地遨翔天際,和明月同壽。這裡的「渺滄海之一粟」後來演變成「滄海一粟」這句成語,比喻渺小而微不足道。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