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6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如果。《喻世明言.卷二九.月明和尚度柳翠》:「前為因,後為果;作者為因,受者為果。如種瓜得瓜,種荳得荳,種是因,得是果。」也作「使」、「若」。
2.縱使。《董西廂》卷八:「心上有如刀刺,如活得又何為,枉惹萬人嗤!」明.高明《琵琶記.旌表》:「人之孝者亦多,卑人何足稱孝?如周公、曾子之孝,亦是人子分內之事,何足旌表?」也作「使」。
3.譬如。《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二:「如楚霸王、漢高祖分爭天下,何等英雄!一個臨死不忘虞姬;一個酒後不忍戚夫人。仍舊做出許多纏綿景狀出來,何況以下之人?」
言令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言令式是康德(Immanuel Kant)在其道德哲學中的用語;用來陳述一項行動之所以發生,是由於行動者自身之感性欲望使然,可能是一項對的行動,但本身卻無道德價值可言。
  與康德的定言令式(categorical imperative)相對,言令式是以有條件的方式發出命令,即一個行動之所以可能,在於它是達成一個欲求或可能欲求的某些事物的手段。康德將言令式依個人所欲的目的之明確與否,區分為「或然的實踐原則」(problematic practical principle)與「實然的實踐原則」(assertoric practical principle)。決定前項實踐原則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虛擬、虛構。《隋書.卷七八.藝術傳.序》:「或變亂陰陽,曲成君欲,或托神怪,熒惑民心。」《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七:「天下的事,纔有,便有真。那神仙鬼怪,固然有托的,也原自有真實的,未可執了一個見識,道總是虛妄的事。」也作「託」。
2.冒、偽托。如:「這件事分明是別人做的,卻托張小姐的名義,使她蒙上不白之冤。」
3.憑借、依托。如:「寓言通常托故事來說明做人處事的道理。」
4.藉口、托詞。《警世通言.卷一五.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凡質物值錢者,纔足了年數,就托變賣過了,不准贖取。如此刻剝貧戶,以致肥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因公、因病或因事而請求休。《南史.卷十八.蕭思話傳》:「會稽太守蔡興宗之郡,惠開自京口請還都,相逢於曲阿。」
戲真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本只是演戲,後來卻變成真的。指事情由演變成真。如:「他們二人在電影裡飾演一對情侶,沒想到戲真做,後來竟結為夫妻。」
外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請,就擅自出去。如:「軍人不外出是很嚴重的事。」
目錄1 「虛的優越感」之意涵2 以「虛的優越感」來輔導兒童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虛的優越感」之意涵阿德勒提出的「優越感」,是「自卑感」相對應的概念。自卑感會使個人採取行動和努力來改善目前的處境,來爭取優越感,但是有些人爭取優越感的動作卻是朝向生活中無用的一面,而非真正解決問題,只是以「虛的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或休的日子。唐.白居易〈春寢〉詩:「是時正月晦,日無公事。」也稱為「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乞食。《列子.湯問》:「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食,既去,而餘音繞梁欐,三月不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虛偽的善心,故意裝出來的好意。如:「你別瞧他對你殷勤有禮,其實全是義,另有圖謀。」清.王夫之《讀通鑑論.卷二七.唐昭宗》:「至仁大義者起,則義者不足以動天下,商、奄之所以速滅也。」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