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優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閒暇自得。如:「優遊山林」。《後漢書.卷六八.郭符許列傳.符融》:「融同郡田盛,字仲嚮,與郭林宗同好,亦名知人,優遊不仕,並以壽終。」也作「優游」。
許由洗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許由歸隱山林,優游自得,聽到帝堯欲讓位於己,便感到耳朵受到汙染,因而臨水洗耳。典出漢.蔡邕《琴操.卷下.河間雜歌.箕山操》。後以許由洗耳比喻心性曠達,超脫於物外,而以接觸塵俗之物為恥。《孟子.盡心上》「古之賢士何獨不然」句下漢.趙岐.注:「樂道守志,若許由洗耳,可謂忘人之勢耳。」
休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優游閒暇。如:「種花、養鳥、釣魚等,都是很好的休閒活動。」
顛簸不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顛撲不破」之典源,提供參考。 ◎1宋.朱熹〈與張欽夫書〉其二(據《朱子文集.卷三○》引)明道先生曰:「既能體之而樂,則亦不患不能守。」須如此而言,方是顛撲不破,絕滲漏1>、無病敗耳。高明之意,大抵在於施為運用處求之,正禪家所謂石火電光底消息也,而於優游涵泳之功似未甚留意。 〔注解〕 (1) 滲漏:喻指文字、語言的破綻。 ◎2《朱子語類.卷五.性理.性情心意等名義》伊川「性即理也」,橫渠「心統性情」二句,顛撲不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方言。用火烘乾。《玉篇.火部》:「煏,火乾也。」《齊民要術.卷五.伐木》:「凡非時之木,水漚一月,或火煏取乾,蟲皆不生。」《佩文韻府.卷七一.隊韻》:「張鳳翼〈喜雨賦〉:『潤物優游不破塊兮,睠彼疆場靡煏焙兮。』」
隨寓而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舫齋」。有個客人參觀後說:「說你是個隱居之士,但卻又講究忠義,有功名之圖;說不是呢,卻又放情於山水,優游於典籍,不像一般作官的人。」德孚聽了笑著回答:「我是把忠信孝友這樣的禮法看成浩渺煙波,把安身之處當成承載我的舟船。從前馮夷得道而能悠遊大川,漁夫語畢便順著蘆葦離開,我想也是如此罷了!」德孚話中用了《莊子》中的兩個典故,馮夷和漁夫都是得道高人,由於掌握了自然之道的本體,所以能安於所處的境遇,無入而不自得。德孚以此喻己,說明自己的行為並無矛盾,反而是反樸歸真,以本真去應和環境的變化,再順勢表現在行為上,所以無法以一般「隱」與「不隱」的形式來作判斷。也正因為他了解順道而行的哲學,所以才能「隨所寓而...
抱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戰國齊宣王欲任用顏斶,顏斶辭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則破焉;非弗寶貴矣,然太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選則祿焉;非不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願得歸,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見《戰國策.齊策四》。後比喻保持本有質樸淡泊的天性,不受爵祿誘惑。漢.蔡邕〈釋誨〉:「僕不能參跡于若人,故抱璞而優游。」
落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寂寞、冷落。唐.韓愈、李正封〈晚秋郾城夜會聯句〉:「吾相兩優游,他人雙落莫。」也作「落寞」。
同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氣質相同或相近。《呂氏春秋.季秋紀.精通》:「父母之於子也,子之於父母也,一體而兩分,同氣而異息。」《淮南子.本經》:「古之人,同氣于天地,與一世而優游。」
滌瑕蕩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洗除汙穢。比喻去除人的過失。《文選.班固.東都賦》:「於是百姓滌瑕蕩穢,而鏡至清,形神寂漠,耳目弗營,嗜欲之源滅,廉恥之心生,莫不優游而自得。」也作「滌穢蕩瑕」、「滌瑕蕩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