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3.019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翹翹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兒童遊樂器具。由一狹長厚重的木板製成,中央有軸支撐,遊戲時,兒童坐在木板的兩端,忽上忽下以為樂。也稱為「蹺蹺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車衡兩端扼住牛、馬等頸背上的曲木。《楚辭.劉向.九歎.離世》:「執組者不能制兮,必折軛而摧轅。」
極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物體兩端的盡頭。
平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衡器兩端承受的重量相等。《漢書.卷二一.律曆志上》:「權與物均而生衡,衡運生規,規圜生矩,矩方生繩,繩直生準,準正則平衡而鉤權矣。」
牽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臺灣古老的捕魚方式。利用魚群最密集靠岸的時候,以小船將漁網拖離海岸並將網放至海中,而漁網的兩端則固定在岸邊,魚群被圍住後岸上的人協力將魚網拉上岸來。
細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殖一般細菌族群的增大,是藉由無性生殖的方式,最常見的無性生殖方式為二分法,指細菌伸長變大後,細胞質向兩端移動,細胞在中央系內凹陷,並各形成一新細胞壁,將兩菌體分開,產生兩個新細胞。(註2) 參考書目註1:生物學,黃世傑,王瑋瓏,陳森香合著,華幸機構叢書。註2:新編生物學,劉又彰等合著,何先聰、張竣凱博士總校訂,初版(民國89年9月初版)。
應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呼應、響應。《漢書.卷七○.陳湯傳》:「時康居兵萬餘騎分為十餘處,四面環城,亦與相應和。」《宋書.卷七四.沈攸之傳》:「敬兒、文和斬其使,馳表以聞;柏年、道和、佩玉懷兩端,密相應和。」
模棱兩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模稜兩可」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根據《舊唐書》的記載,蘇味道是唐初趙州欒城人,年輕時和李嶠都以擅長文辭而出名,當時的人因此合稱他們為「蘇李」。雖然他一生中都在官場上打滾,還擔任過宰相的重要職務,但是他的處事態度含混,曾經對人說:「處理事情時,最好不要明白的表示自己的意見和主張,萬一出了錯,才不會因為判斷錯誤而受到責備,這就像摸著稜角的兩端,不置可否才好。」人們因此,幫他取了個「蘇摸稜」的外號。後來「模稜兩可」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以比喻處理事情的態度含混,不表示明確的意見或主張。
含糊兩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模稜兩可」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根據《舊唐書》的記載,蘇味道是唐初趙州欒城人,年輕時和李嶠都以擅長文辭而出名,當時的人因此合稱他們為「蘇李」。雖然他一生中都在官場上打滾,還擔任過宰相的重要職務,但是他的處事態度含混,曾經對人說:「處理事情時,最好不要明白的表示自己的意見和主張,萬一出了錯,才不會因為判斷錯誤而受到責備,這就像摸著稜角的兩端,不置可否才好。」人們因此,幫他取了個「蘇摸稜」的外號。後來「模稜兩可」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以比喻處理事情的態度含混,不表示明確的意見或主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築牆時立在兩端的木柱。《爾雅.釋詁下》:「楨,榦也。」清.郝懿行.義疏:「舍人曰:『楨,正也。築牆所立兩木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