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殺人如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殺人極多。《三國演義》第二九回:「兒自幼隨父出征,殺人如麻,何曾有為禍之理?」《老殘遊記》第九回:「至於外國一切教門,更要為爭教興兵接戰,殺人如麻。試問,與他的初心合不合呢?」
掛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擔任統兵的元帥。後比喻居於領導的地位。如:「在此戰役中,他受命掛帥出征,指揮部隊作戰。」
班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把軍隊調回來,或指出征的軍隊勝利歸來。《書經.大禹謨》:「班師振旅。」《三國演義》第三九回:「收聚眾軍,把所獲糧草輜重,分賞將士,班師回新野。」也作「般師」。
征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出征討伐。《論語.季氏》:「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薛仁貴征遼事略》:「陛下今起軍征伐,軍有帶甲之勞,民有轉輸之苦。」《元史.卷四.世祖本紀一》:「雖在征伐之間,每存仁愛之念,博施濟眾,實可為天下主。」
誓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軍隊出征前,召集將士予以訓示告誡,表示堅決的戰鬥意志。《北史.卷一二.隋煬帝本紀》:「況乎甘野誓師,夏開承大禹之業。」
駭浪驚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驚濤駭浪」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驚濤駭浪」原作「驚波駭浪」,出自於三國魏時王粲的〈浮淮賦〉。〈浮淮賦〉內容主要描述軍隊出征的壯盛場景,其中「凌驚波以高鶩,馳駭浪而赴質」二句的意思是說:出征的戰船,凌駕於高起的浪頭上,奔馳於洶湧的波濤中,勇往直前地奔赴戰場。句中的「驚波」與「駭浪」,就是指極為凶猛激烈的波浪。後來「驚濤駭浪」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猛烈的波浪,如宋.陸游〈長風沙〉詩:「江水六月無津涯,驚濤駭浪高吹花。」此外,亦可引申用來比喻險惡的環境,如:「老王的閱歷豐富,不知經歷多少驚濤駭浪。」
均田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庸調,但須自備武器和各種用具。入伍後,平時耕種,冬季練武,主要任務是到京師擔任宿衛,或去防地住戍,或出征打仗。府兵本身經濟條件較佳,武器裝備精良,在戰場上可以發揮強大的戰鬥力,是唐朝初期征戰各方,武功顯赫的主要原因。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 均田制英文關鍵字: equal-field system 參考資料張元、李孝悌/著。簡明中國歷史。頁109-110。龍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馬首前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軍隊也跟著開打,但開戰好一段時間都攻不下來。這時,晉國中軍將領荀偃下令說:「我們等天一亮,雞一叫就出征,做好填井毀灶的善後工作,然後跟著我的馬行動,我的馬頭朝向哪裡,你們就跟著哪個方向走。」下軍的將領欒黶一向和荀偃處不來,聽了荀偃的話不服氣地說:「晉國從沒有人下這種命令,我偏要把馬頭向東回國。」欒黶說完把馬頭一調就走,他的部下也跟著撤兵。荀偃看到這種情況,很後悔下了這道命令,造成自家軍隊的分裂,心想這樣非但不能打勝仗,還可能會敗北,只好下令撤軍回國,結束了這場戰爭。荀偃這道命令中,有「馬首是瞻」四個字,就是要晉軍跟著他的馬頭方向前進。後來「馬首是瞻」被用來比喻服從指揮或跟隨他人進退。
電掣風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及陣前奮勇殺敵的將領時,呂尚說:「一個好的將領,應該兼備智慧和魄力,平時要善於維護調度武器裝備,一旦出征,就像風和電一樣的快速,殺得敵人措手不及,完全不知道他從何而來。」「風馳電掣」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被用來形容速度極快。
王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天子統治的國家。即中央政府。《詩經.小雅.六月》:「王于出征,以匡王國。」三國魏.曹植〈責躬詩〉:「廣命懿親,以藩王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