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8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國立羅東高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友善和諧。 校徽 教學單位電機科電子科資訊科機械科製圖科汽車科建築科綜合職能科 簡史五十六年秋學校創辦。本校位於宜蘭縣冬山鄉廣興村廣興路一一七號,校名為「宜蘭縣立羅東高級工商職業學校」,設電子、建築、商業三科。五十八年夏增設機工、電工兩科。興建實習工廠九間、行政大樓、繪圖室、實習商店等。五十九年八月奉准改制為省立,翌年九月附設工職進修補校。七十一年停辦商科。易名為「台灣省立羅東高級工業職業學校」。七十六年五月綜合性大樓昌明樓興建竣工。七十九年八月實驗大樓格致樓落成。八十三年三月完成 PU 跑道三百公尺、運動場及周邊環境...
|
至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直到現在。[例]本校創辦至今,已有四十幾年歷史。
|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於其他學校的國立科技大學,它是由私人興學創立於民國六十年,繼而於民國八十一年捐獻給國家而改制的學校。創辦人張明將軍、王國秀女士以取之於社會,還諸於社會的無私精神,來實踐「教育無他,榜樣而已」的理念。兩位創辦人先後於民國八十一年及九十四年受到李登輝、陳水扁兩位總統所頒發的褒揚令,以「功宏化育」的贊語來肯定他們對社會的貢獻。學校之發展歷程分為私立專科學校(60.08~81.06)、國立專科學校(81.07~88.07),國立技術學院(88.08~96....
|
簡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公司文案,及《普門》雜誌、《聯合文學》、「遠流出版社」與「實學社」的編輯,簡媜也曾與陳義芝、張錯等人創辦「大雁出版社」。1995年簡媜與中央研究院統計所學者姚怡慶結婚,育有一子,目前專事寫作。 觀點簡媜說自己在寫作這條路上匍匐前進二十多年,但對這奧妙的人生依然只是個學徒,對從事文字工作依然還是個礦工,仍在修為參不透的風景,從中尋找更美好的人生,一條生命的出口。她說道每個人都背負著故事的任務去審視自己過去的人生,走在這條路上唯有自己孤獨而行尋找出口,沒有人可以為你替代或分擔。當她回憶起走在寫作的路上竟是父親的意外故去,在〈...
|
中國教育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Karl Friedich August Gutzlaff)夫人溫施蒂(Wanstall)曾在在澳門創辦女子私塾。1844年英國女傳教士亞爾德西女士(Miss Aldersey)在寧波設立寧波女塾。1896年梁啟超發表的《論女學》,提倡女子教育。1898年4月,元善在上海創辦的「經正女學」,又稱「女學會書塾」。 留學出洋 留美留歐留日 民國
|
國立澎湖海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具規模。三十四年台灣光復後,改名為〔台灣省立澎湖初級水產職業學校〕,派吳南先生為第一任校長,三十七年創辦高級漁撈科,旋將初創之漁撈科歸併於高雄水產學校。四十一年八月改派第二任校長范承修先生接掌校務,銳意整頓,校務蒸蒸日上,乃於四十三年增設高級部。四十八年起接受美援,校舍建築及設備均年有增加,學校規模益為宏大。五十四年七月第三任校長李星輝先生奉令接掌本校,著重於充實設備及加強建教合作等工作之推動。至五十九學年度起奉令停辦初級部,校名乃改為〔台灣省立澎湖高級水產職業學校〕。並奉省政府核撥專款,與國防部核准撥用隔鄰之軍方營地,...
|
興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建設、創辦、創設
|
沈從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表第一篇小說《福生》1926年出版第一個創作文集《鴨子》。同年底,沈從文在上海與胡也頻等自籌資金,創辦《人間》、《紅黑》雜誌,終因資金不足而停刊。1928年到1930年沈從文任教於上海中國公學,兼任《大公報》、《益事報》等文藝副刊主編;後曾先後在輔仁大學、國立青島大學(現中國海洋大學魚山主校區)、武漢大學、昆明西南聯合大學、北京大學等校任教。1948年受到所謂左翼文化人郭沫若等的批判。1948年12月31日宣佈封筆,中止文學創作,轉入歷史文物研究,主要研究中國古代服飾。1950年到1978年在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任文物研...
|
林懷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林懷民台灣現代舞團雲門舞集創辦人,作家、舞蹈家與編舞家。1947年,出生於台灣嘉義新港,曾祖父林維朝祖籍漳州龍溪,1887年(清光緒十三年)秀才。祖父林開泰為留學日本的醫生,父親林金生則為台灣首任嘉義縣長。1961年,14歲,就讀台中一中。該年美國荷西·李蒙(Jose Limon)現代舞團來台表演。啟蒙了林懷民對舞蹈的熱愛。此時林懷民也開始寫作,作品「兒歌」刊登在《聯合報》的副刊上。他用稿費上了生平第一次的舞蹈課,為期兩個月1962年,15歲,考進私立衛道中學高中部。1965年,18歲,考上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系。19...
|
黃春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及編導歌仔戲「杜子春」及「愛吃糖的皇帝」,展現其對歌仔戲改革的具體實踐。目前將將時間和精力投注在自己創辦的《九彎十八拐》文學雙月刊以及黃大魚兒童劇團中,文學家季季說黃春明是台灣「最忙碌的老人」。 文學觀點黃春明說:「寫好小說不是靠理論,而是實務經驗。」 著作小說《清道夫的孩子》為首次發表的小說,刊於救國團幼獅通訊第六十三期 1956年《兒子的大玩偶》仙人掌 1969年;大林 1977年;水牛 1987年《兩個油漆匠》遠景出版社 1971年《鑼》遠景出版社 1974年《莎喲娜拉.再見》遠景出版社 1974年《小寡婦》遠景 ...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