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500.0012 ms
共 18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齊邦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傅爾布來特獎助,至印地安那大學(Indiana University)進修比較文學。1969年,回台創辦中興大學外文系,出任新成立的外文系系主任。1972年,出任國立編譯館人文社會組主任,兼任教科書組主任。1977年,專任台灣大學外文系,講授英國文學史、高級英文、翻譯等課。曾至美國聖瑪麗學院、舊金山加州州立大學,及德國柏林自由大學講學。1988年自台灣大學外文系退休,台大頒贈名譽教授位。1992~1999年間,任《中華民國筆會季刊》(THE TAIPEI CHINESS PEN)主編。2009年中興大學90年校慶,興大頒...
|
陳映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季》、《夏潮論壇》等雜誌編務。1983年曾與七等生赴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訪問,1985年創辦《人間》雜誌,開創台灣報導文學雜誌的先河。後成立人間出版社擔任發行人,1996年曾獲中國社科院授予榮譽高級研究員。曾獲吳濁流文學獎、時報文學獎、花蹤世界華文文學獎。陳映真創作文類有論述、散文、小說,為台灣重要的小說家之一。 觀點 陳映真的作品受到魯迅影響,主要以描寫城市知識分子的生活和情緒為主,是市 鎮小知識份子的作家。作品充滿憂鬱與苦悶的色調以及人道主義關懷,陳映真自剖其創作歷程說:「1966年以後,契訶夫式的憂悒...
|
許地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等幾位教授的助教。1921年1月,許地山和沈雁冰、葉聖陶、鄭振鐸等12人在北京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創辦《小說月報》。他是「五四」時期新文學的代表人。1922年,許地山前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宗教史和宗教比較學,獲文學碩士學位。後轉英國牛津大學,研究宗教學、印度哲學、梵文等。1927年許地山回國擔任燕京大學教授,也在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兼課。1935年出任香港大學中文系主任,進行教育改革。 身故 1941年8月4日,許地山卒於香港,葬於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薄扶林道墳場。與陳寅恪的情誼許地山身後,陳寅恪挽許地山的對聯寫到許在...
|
夏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包身工》。1937年他完成了代表劇作之一的《上海屋檐下》。抗日戰爭爆發後,夏衍輾轉各地開展救亡運動,創辦《救亡日報》並堅持了3年多的時間。1940年完成《心防》。1941年因皖南事變發生,夏衍抵達香港,和鄒韜奮、范長江等人籌辦《華商報》。後太平洋戰爭爆發,輾轉到達重慶,負責主持中國共產黨在當地的文化活動,並完成另一代表劇作《法西斯細菌》。之後他先後赴上海、南京、香港等地主持當地共產黨的文化活動,並從1944年起擔任《新華日報》代總編輯。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夏衍任上海軍管會文管會副主任,之後陸續擔任上海市委常委...
|
洛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著作3 詩作欣賞4 評價 生平洛夫,本姓莫,一九二八年生於湖南衡陽,淡江大學英文系畢業,曾任教東吳大學外文系。一九五四年與張默、瘂弦共同創辦《創世紀》詩刊,歷任總編輯數十年,對台灣現代詩的發展影響深遠,作品被譯成英、法、日、韓、荷蘭、瑞典等文,並收入各大詩選,包括《中國當代十大詩人選集》。洛夫寫詩、譯詩、教詩、編詩歷四十餘年,著作甚豐,出版詩集《時間之傷》等廿二部,散文集《一朵午荷》等四部,評論集《詩人之鏡》等四部,譯著《雨果傳》等八部。他的名作《石室之死亡》廣受詩壇重視,二十多年來評論不斷,其中多首為美...
|
桓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創設「笠詩社」,發行同人雜誌(笠詩刊),為戰後本土詩社的先聲,至今仍在持續發刊中。一九七六年,陳千武創辦台中市文化中心,成為台灣各地文化中心的濫觴,該中心其後改稱<文英館>,改名後,陳千武仍然擔任館長,至一九八七年退休。退休至今,陳千武仍然創作不輟,履行著自己的寫作計劃,同時擔任靜宜大學駐校作家,與青年學生在校園內談詩論文,恍如當年自己與楊逵、張文環的忘年情感,激萌他不竭的創作動力。 評價: 陳千武作為一個跨越世代及跨越語言的台灣作家,戰後勤學中文,創作新詩、小說、兒童文學與翻譯不輟,創作力豐富。曾獲吳濁流文學獎、洪...
|
吳沃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曾任浙江候補巡檢。18歲離家到上海,曾在茶館做夥計及在江南製造局擔任抄寫工作。於1897年開始在上海創辦小報,先後主持過《字林滬報》、《采風報》、《奇新報》、《寓言報》等,其中尤以《寓言報》最為著名。1906年,擔任《月月小說》總編,發表大量文章,批評時政。其中《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轟動一時,影響深遠,為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專以揭露和譴責社會上的醜惡現象.絕意於仕途,故只能靠賣文為生。一生清貧,卒於1910年10月在上海逝世,終年45歲,死時身上僅餘四角小洋,其喪事也是由朋友代為籌措,其遺體先停放在閘北潭子灣廣肇山...
|
國立臺北商業技術學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歷任校長及全校師生共同努力下,為國家培育出無數的優秀人才。傑出校友諸如監察院王建煊院長、天下遠見集團創辦人高希均教授、寶來金融集團創辦人白文正董事長、六福集團創辦人莊福董事長、永光化學集團創辦人陳定川董事長、和成衛浴創辦人邱俊榮董...
|
南台科技大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瓜地馬拉、土耳其、南非等19國,多元文化背景的國際學生為校園文化注入了新的生命。為加強同學外語能力,創辦「大三菁英出國」學程,與多所國外知名大學等校合作,選送優秀學生於大三時出國參加10個月的短期研研習課程,對學生在語言能力與專業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助益。創意研發與競賽績優2011年「第五屆波蘭華沙國際發明展」南台科大電機系榮獲2 面金牌獎、2 面銀牌獎、及韓國與羅馬尼亞頒發的2 面特別獎,充分展現師生之研發成果。2011年南台科大榮獲第63屆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1金2銀1銅及1特別獎,是表現最突出的學校。2011年南台科...
|
美麗島雜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運,不再是任何政權和這政權所豢養之文人的權利,而是我們所有人民大眾的權利。」施明德後來在監獄時表示,創辦《美麗島》的目的是「要形成沒有黨名的政黨,主張實行國會全面改選與地方首長改選」。但是在同時,一批所謂的「反共義士」另外創辦了《疾風》雜誌,與《美麗島》相抗衡,甚至不斷用暴力襲擊《美麗島》的辦公室。雖然「反共義士」自稱為民間團體,但很有可能是受到當時執政的國民黨政府指使。《美麗島》的知名度不斷提高,到1979年11月發行量已經超過8萬冊。11月20...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