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34 ms
共 18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波麗路西餐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精緻西式套餐和一流的音響設備聞名。(註1)1934年,曾在日人開設的西餐廳「維特」學習廚藝的廖水來創辦了「波麗路」。因為對藝術與音樂的愛好,廖水來以法國名作曲家拉威爾一首圓舞曲『BOLERO』作為店名(ボレロ),並配置當時第一流的音樂設備、以播放進口古典音樂作為廣告。波麗路也是室內裝修的先驅,在室內還是泥土地的年代,廖水來就從義大利進口磁磚鋪地、引進如同沙發椅、吊扇、冷氣,都是「當時最時髦的玩意兒」。1947年由顏雲連先生進行室內改裝,構成了今日餐廳的主要形貌。 (註2)廖水來高雅的巧思吸引不少文人雅士與政商名流,如畫...
|
溫瑞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現代文學雜誌》、《純文學月刊》、各詩刊發表作品,並在香港《武俠春秋》發表武俠小說。1973年正式創辦「天狼星詩社」,(散文《龍哭千里》、小說《鑿痕》、長詩《圖騰》四部曲等),習武。在臺灣《中外文學》、《幼獅文藝》、《中華文藝》等刊物密集發表作品,以詩及散文爲主。出版第一部個人詩集:《將軍令》。在台舉辦「五方文學座談會」,辦《天狼星詩刊》而寫《四大名捕會京師》。 年底赴台深造。1976年求學期間與馬來西亞華人同學方娥真創立「神州詩社」。不久,遭社友檢舉該社團「為匪宣傳」溫瑞安等人遭拘留3個月,後被台灣政府驅逐出境,被迫...
|
李寶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李寶嘉2 生平3 著作4 評價 李寶嘉 李寶嘉,字伯元,號南亭亭長,江蘇武進人,生於一八六七年,歿於一九零六年。 生平 他少有才名,擅長詩賦和八股文,曾以第一名中舉,卻未曾中舉,因而對社會抱有不滿。三十歲來到上海,先後創辦了《指南報》、《遊戲報》、《世界繁華報》,這幾種報紙經常刊登一些妓館,戲院的消息及戲謔文字,是有較濃厚文藝氣息的小報,為後來文藝報刊先導。他還擔任過著名小說期刊的主編。故後人常稱其為「小報界鼻祖」。 著作 《官場現形記》為李寶嘉最長之作,也是四大譴責小說中寫得最好。《官場現形記》共六十回,...
|
洪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寫出了一些以抗戰為主題的獨幕話劇,如:《走私》、《鎢》、《鹹魚主義》(與沈起予合作)等,並和夏衍創辦了《光明》半月刊,使之成為宣傳抗戰的重要陣地之一。 洪深雖然在美國留學,但卻沒有崇洋媚外之惡習,1937年他在武漢曾當面批駁了汪精衛的悲觀亡國言論。1938年,洪深在周恩來、郭沫若領導下的軍委會政治部任戲劇科長,組織了十幾個抗敵演劇隊深入內地農村鼓動抗日。其間,他以旺盛的革命熱情,寫了《飛將軍》、《米》、《包得行》等劇本,對推動抗日運動起了積極作用。 1941年皖南事變後,洪深先後在桂林、重慶、昆明等地導演了《再見...
|
修辭學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修辭學校古代希臘、羅馬培養演說家的學校。最早的修辭學校是古希臘修辭學家、教育家蘇格拉底創辦的。他的修辭學校以培養雄辯家為目標,使貴族青年掌握演說與辯論的才能,有效地參加社會政治活動。學習年限為四年。教學內容包括法律、政治學、倫理學、文學、歷史、哲學、地理、天文、幾何、雄辯術等。由於這種學校很受當時貴族青年的歡迎,希臘各地紛紛仿照蘇格拉底的學校辦起了修辭學校。在希臘文化的影響下,古代羅馬共和時期末期(西元前3世紀以後)也開設了許多私立高等修辭學校。進這種學校學習的多為十六歲以上的貴族階級子弟。學習年限二至三年。羅馬人認為...
|
王文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圖書館藏書豐富,乃日坐圖書館內埋首閱讀。1960年大學三年級時,和同班同學白先勇、歐陽子、陳若曦等人創辦《現代文學》雜誌。早期的《現代文學》編輯事務多半由他負責。,此時在「現文」刊出的短篇小說,收錄「龍天樓」中,後「龍天樓」易名為「玩具手槍」,最後易名為「十五篇小說」(洪範出版)。一九六一年大學畢業,曾在南方澳服役四個月,後來赴美愛奧華大學英文系創作班就讀,後獲得藝術碩士學位,。兩年後回國,入台灣大學外文系擔任講師,教授小說課程。後來也在中文系講課,直到2005年退休。作品《家變》就寫了七年,1974年開始寫又寫了廿三年...
|
馮翊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及主要演員。擔任主演【相聲瓦舍】歷年舞台演出作品,是一位表演理論與實務兼長的專業優秀演員。二十四歲即創辦【相聲瓦舍】,致力於相聲創作、表演及推廣,深受各界肯定。因他長期在相聲藝術創作、展演、出版及教學之貢獻﹐獲得十大傑出青年薪傳獎及中國文藝獎章之榮譽。此外,亦為【表演工作坊】之核心團員,多次擔任主要角色。如《那一夜,我們說相聲》、《又一夜,他們說相聲》、《我和我和他和他》、《暗戀桃花源》、《戀馬狂》目前任教於銘傳大學、世新大學及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著有: 相聲理論書 《相聲世界走透透》 創作劇本集 《這一本,瓦舍...
|
弘一大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渡日本,留學於東京美術學校和音樂學校(東京藝術大學前身),專攻西洋繪畫和音樂。1906年與同學曾孝谷創辦業餘話劇團體「春柳社」,演出《茶花女》,開中國話劇之先河。1910年攜日本妻子葉子[1]回國,任天津北洋高等工業學堂、直隸模範工業學堂教員。翌年任上海城東女子學校音樂教員。1912年任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音樂、美術教師。1915年應江謙之聘,執教於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後改為國立東南大學、中央大學、南京大學),教授圖畫、音樂;兼教於浙江兩級師範。拆遷之前的天津李叔同故居1918年於杭州虎跑寺剃度出家,吃素念佛,弘揚律宗,著...
|
路寒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路寒袖2 生平3 著作4 獲獎 路寒袖 生平 路寒袖,本名王志誠,1958年生,台中大甲人,小時在田野之中渡過快樂的童年。高中考進台灣台中縣大甲台中一中、大學於東吳大學中文系畢業,從事報紙、書籍、雜誌編輯二十餘年,現任高雄市文化局長。高中時開始文學創作,1982年創辦「漢廣詩社」出刊《漢廣詩刊》。擔任過出版社編審、傳播公司主編兼企劃及復興商工專任教師、《台灣文摘》總編輯、中國時報「人間」副刊編輯、現任「文化總會」副秘書長,臺灣日報副總編輯兼文藝中心主任等。曾獲賴和文學獎、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金鼎獎最佳作詞獎...
|
江自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到憤怒,這肯定和他投注於醫學的專業有關。1989年,他加入《笠》詩社,1991年,參與《文學台灣》的創辦,明顯地,在創作態度上,轉趨積極。1992年,出版《從聽診器的那端》,2003年出版《那一支受傷的歌》,2005年出版《給NK的十行詩》和散文集《漂泊──在醫學與人文之間》。在他第一本詩集的後記:〈回歸傻瓜陣營〉中說:「大學……當時的伙伴們,除了寫詩塗鴉外,尚自許是個理想主義者,對我們生活的這個社會,充滿改革的熱情。……這些年,在面對昔日的伙伴們時,總為自己的怯懦與負信感到自慚形穢,為自己的逃兵行徑感到無比羞愧。」這樣...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