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62.5001 ms
共 2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長。《文選.何劭.雜詩》:「勤思終遙夕,永言寫情慮。」唐.李白〈南奔書懷〉詩:「遙夜何漫漫,空歌白石爛。」
|
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勸飲、配食。《國語.晉語九》:「召之,使佐食。比已食,三歎。」三國吳.韋昭.注:「佐,猶勸也。」《漢書.卷一.高帝紀下》:「置酒沛宮,悉召故人父老子弟佐酒。」顏師古注引應劭曰:「佐,助行酒。」
|
悸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恐懼緊張、情緒激動,而致心跳加速。漢.應劭《風俗通義.卷九.世間人家多有見赤白光為變怪者》:「因起自往手收莫之,壁自如故,還床,復見之,心大悸動。」
|
名不副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空有虛名,不合實際。如:「這樣做不是名不副實,徒惹是非嗎?」魏.劉劭《人物志.效難》:「中情之人,名不副實,用之有效,故名由眾退,而實從事章。」也作「名不符實」、「名不當實」。
|
駭人聽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令人聽了十分震驚。語本《隋書.卷六九.王劭列傳》。
△「危言聳聽」、「聳人聽聞」
|
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恨、怨恨。《南史.卷一四.宋宗室及諸王傳下.文帝諸子傳》:「初,元皇后性忌,以潘氏見幸,恚恨致崩。故劭深病潘氏及濬。」
|
言過其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言辭虛妄誇大,與事實不相符。#語出漢.應劭《風俗通義.卷二.正失》。
|
殃及池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排光池水,使池裡的魚受到無辜牽連。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殃及池魚」,比喻無故受到牽累。另外,漢朝應劭的《風俗通義》裡,也有記載「殃及池魚」的不同故事。他寫到「城門失火,禍及池中魚」的來源,一般的說法是:一個看守城門的人,姓池名魚,城門失火時上前撲救,結果被燒死。但有一本《百家書》裡卻是記載:「宋國的城門失火,眾人舀池子裡的水救火,池水因而乾枯了,裡面的魚都露了出來,就被大家抓去吃。」也說明了池魚因城門失火而受到無辜牽連。
|
范張雞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范式、張劭遠隔千里,相期約會,劭對式堅信不疑,式果真如期赴約的故事。典出《後漢書.卷八一.獨行傳.范式傳》。後比喻朋友間真誠的信義和深情。《群音類選.官腔類.卷九.金貂記.餞居田里》:「餞別長亭裡,匆匆話別離,管鮑情分,使人流涕,良友各天涯,怎能勾范張雞黍重相會。」
|
崩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崩裂毀壞。漢.應劭《風俗通義.卷二.正失》:「文帝即位二十三年,日月薄蝕,地數震動,毀壞民廬舍,關東二十九山,同日崩潰。」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