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3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陽剛特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sculinity)指涉及陽剛特質和階級、種族相互鑲嵌所模塑出來的不同男性特質。例如:主流社會中,勞工階級文化屈從於中產階級文化的結果,勞工階級男性之印象卻往往是粗魯、暴力等,而理性、自律等正面的男性特質則被歸納為中產階級男性。註2 參考書目註1: 游美惠、易言嬡撰,《男性/陽剛特質(masculinity)& 女性/陰柔特質(femininity)》,來源:性別教育小詞庫註2: 王振寰.瞿海源主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臺北:巨流,2009三版...
工作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工作權:勞動基本權勞動基本權係指國家應積極地保障在當前現實資本主義社會下,經濟、社會地位居於弱勢的勞工等,藉由團結之實力,以達到與資方對等的交涉地位,以實現實質之契約自由原則,獲得合乎於人性尊嚴之對待。因此勞動基本權益屬於社會權內容之一。 工作權之主體工作權之基本權主體為本國之自然人與法人,而外國自然人則須取得我國主管單位之工作許可,使得在我國就業,主要以「國籍」作為劃分。另外關於外國法人及國內之公法人,包含國家與地方自治團體,則不可主張職業自由。(註2) 參考書目註1:許育典,《憲法》,台北:元照,2011年9月五版...
訴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要求、請求。如:「這次勞工團體代表的訴求重點,在於要求資方改善工作環境及減少加班次數。」
教育社會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華勒艾波威裡思提出「文化創生」(cultural production)的觀點(別於文化再製)。重視勞工學生的「反學校文化」(anti-school cultures)研究。伯恩斯坦提出「霸權再製」。「文化霸權」(culture hegemony)-統治階級所建立的生活文化,經由教育與大眾傳播媒體的機制力量,影響社會成員的認知。認為兒童社會背景影響語言,語言影響認知表現,認知表現影響教育成就。 解釋理論學派(interpretive theory) 重要理論現象學:湖賽爾所創。符號互動論源始於米得(Mead)的自我中...
停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停止不動。[例]因為勞工不足,工程進度一直停滯不前。
成功高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通部次長費鴻泰:立法委員,曾任臺北市議員,臺北市議會副議長賈毅然:前臺北市市議員鄭村棋:政治評論家、勞工運動領袖。曾任臺北市勞工局局長蔡章麟:1950年出任司法院大法官,為臺籍第一位大法官,曾任監察委員鄭餘鎮:前立法委員謝長廷:初中部校友。曾任行政院院長、高雄市市長、民主進步黨黨主席、中華民國第十二任總統候選人戴錫欽:臺北市市議員薛承泰:現任行政院政務委員,曾任台北市社會局長藍世聰:前臺北市市議員產業界王台光:有帽子大王之稱,現為偉仲集團董事長,中...
保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保護、保衛、屏障。[例]勞動基準法的設立是為了保障勞工的權益。
楊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楊逵(1905-1985),本名楊貴,日據時代到戰後這段期間的台灣現代文學作家,人稱是台灣文壇「壓不扁的玫瑰」。從日據時期開始發表作品,到民國七十四年去世,一生寫作不輟,作品種類多元而豐富。青年時期參加日治時代農民運動,是文化運動的戰將,也是一位把農民、勞工運動的目標,經由文學作品去宣揚、討論的實用文學主義者,同時又是勇於將文學作品中的理想,在現實中去追求實踐的行動派作家。 寫作風格:楊逵留學日本後,熱衷農民運動、社會運動,由於在台灣從事社運受挫折,又因小說作品〈送報伕〉得到東京文學評論小說獎第二獎的鼓勵,於是轉...
文化不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貧乏,是指貧困家庭子女由於文化環境貧困而失去在學校可能發展的機會。此理論認為這些貧困家庭,特別是一些勞工階級及少數民族家庭的子女,不僅物質環境貧困,文化環境如父母及鄰居的語言習慣、價值觀、態度、知識、習性等,也有不利影響,是他們學業表現欠佳的主要原因。   此理論盛行於一九六○及一九七○年代。由此影響美國於一九六○年代開始了由聯邦政府撥出經費的〔及早教育方案〕(Headstart Program),以協助貧困家庭子女有提前接受教育的機會,使他們在進入小學就讀時,其文化不利狀況會有所改善。英國也於同一時期實施〔教育優先地區...
利益團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利益團體1.1 概述1.2 相關理論1.3 行動方式1.4 總結2 參考文獻3 關鍵字 利益團體 概述一般來說,利益團體的成員具有某一或某些共同利益,他們因共同的利益而結合,並企圖透過團體來影響政府及決策者,以確保或實現其所擁有或追求的利益。例如,勞工為爭取降低工時、提高基本工資、降低勞保負擔比例等共同目的而組織工會,就是希望透過組織方式,結合勞工的力量,以達到上述各項目的。環保人士成立環保團體,也是希望透過組織的運作,達到永續發展的目標。...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