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輪旋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曲式名。Rondeau(法)、rondo(義)中譯名:(1)本為十三、十四世紀流行於法國的一種舞曲。舞蹈者手牽著手圍成圓圈,獨唱與合唱交互反覆著。以後逐漸發展為器樂曲的一個樂章,亦可獨立成曲。(2)一種包含一個特定主題和若干插入段所構成的器樂曲。輪旋曲的主題通常出現三次,並與插入段輪流變換。其一般形式為:A-B-A-C-A。也稱為「迴旋曲」。
氣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由於支氣管發生痙攣性收縮而引起的陣發性呼吸困難、哮鳴、咳嗽的反復發作。如肺炎、心臟衰竭、慢性支氣管炎等病多有這種症狀。也稱為「哮喘」。
反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反復無常。《詩經.小雅.何人斯》:「作此好歌,以極反側。」《楚辭.屈原.天問》:「天命反側,何罰何佑?」
借公濟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近臣皆結舌杜口,骨肉親屬莫不股栗。威權泰盛而不忠信,非所以安國家也。今聞方進卒病死,不以尉示天下,反復賞賜厚葬,唯陛下深思往事,以戒來今。」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後漢書.卷四六.郭陳列傳.陳寵》、《後漢書.卷六三.李杜列傳.李固》。 (2) 方進:翟方進(?∼西元前7年),字子威,漢上蔡人。少孤,從博士學《春秋》,以射策甲科為郎,永始中擢丞相,封高陵侯,兼通文法,以儒雅緣飾吏事,號為「通明相」。後因政治鬥爭,被成帝賜詔書自殺,諡恭。 (3) 薨:音ㄏㄨㄥ,古代諸侯或大官死亡皆稱為「薨」。 (4) 阿黨:結黨徇私。阿,音ㄜ。 (5) 橫厲:縱橫凌厲。形容氣勢威猛。 (6)...
郭沫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格律詩的規則,在行數、每一行的字數和韻律上,都無拘無束,任憑作者的情感自由發洩,大量使用驚歎號和反復句,將詩人青春澎湃、渴望反叛的浪漫主義激情,發揮得淋漓盡致。其中的《匪徒頌》、《天狗》、《地球,我的母親》和《鳳凰涅磐》,發表時都引起不同程度的震動,傳誦一時。由於這是「新文學運動」興起以後的第一部能引起讀者廣泛注意的自由體詩集,郭沫若也就因此被推許為中國現代詩歌的第一人。 參考資料 郭沫若:《沫若自傳》第一至四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崔榮昌:《四川方言與巴蜀文化》,四川大學出版社,1996年8月第一版郭沫若:...
福克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著人物的複雜心理變化,細膩的感情描寫穿插其中。他作品最大的外在特點是綿延婉轉、結構極為繁複的長句子和反復斟酌推敲後選取的精巧辭彙。他一生多產,令很多美國作家羨艷不已,不過也有很多人對其持批評態度。他和風格簡潔明瞭、乾脆利落的海明威更是兩個極端。一般認為他是1930年代唯一一位真正意義上的美國現代主義作家,與歐洲文學試驗者喬伊斯、伍爾芙、普魯斯特等人遙相呼應,大量運用意識流、多角度敍述和陳述中時間推移等富有創新性的文學手法。 著作 《士兵的報酬》 (Soldiers' Pay)(1926)《蚊群》(Mosquitoes)...
因公假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近臣皆結舌杜口,骨肉親屬莫不股栗。威權泰盛而不忠信,非所以安國家也。今聞方進卒病死,不以尉示天下,反復賞賜厚葬,唯陛下深思往事,以戒來今。」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後漢書.卷四六.郭陳列傳.陳寵》、《後漢書.卷六三.李杜列傳.李固》。 (2) 方進:翟方進(?∼西元前7年),字子威,漢上蔡人。少孤,從博士學《春秋》,以射策甲科為郎,永始中擢丞相,封高陵侯,兼通文法,以儒雅緣飾吏事,號為「通明相」。後因政治鬥爭,被成帝賜詔書自殺,諡恭。 (3) 薨:音ㄏㄨㄥ,古代諸侯或大官死亡皆稱為「薨」。 (4) 阿黨:結黨徇私。阿,音ㄜ。 (5) 橫厲:縱橫凌厲。形容氣勢威猛。 (6)...
戴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約西元325~396)字安道,譙郡(今安徽宿縣)人,後徙會稽之剡縣(今浙江新昌)。為東晉雕塑家、畫家、學者。善彈琴,人品很高,反對佛教的因果報應說。尤善畫宗教人物,兼擅山水風俗、畜獸等體。雕塑藝術上,相傳曾為會稽山陰靈寶寺作木雕無量壽佛及脅侍菩薩時,隱於幕後,聽取意見,反復修改,三年始成。他為瓦棺寺所塑的五世佛,和顧愷之的維摩詰像壁畫,獅子國(斯里蘭卡)送來的玉佛,在當時並稱為「三絕」。著有《釋疑論》、《與名僧慧遠等辯論》。
回春妙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妙手回春」。見「妙手回春」條。01.《黃金世界》第七回:「聞兄島中產藥多,尊夫人又深明醫理,圖南夫人病勢反復,何妨同往省視?倘仗回春妙手,生死肉骨,也盡些朋友之誼。」
正言不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正直敢言,無所顧忌隱諱。《楚辭.屈原.卜居》:「寧正言不諱,以危身乎?」宋.蘇軾〈鳧繹先生詩集敘〉:「微言高論,即已鄙陋漢唐,而其反復論難,正言不諱如先生之文者,世莫之貴矣。」也作「直言不諱」、「直言無諱」、「直言勿諱」。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