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31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墓誌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時埋葬死人,為防陵墓變遷,放在墓中以備稽考的石刻文字。內容分墓誌與墓銘兩種,墓誌是散文,記死者姓名、生平;墓銘是韻文,是對死者的稱頌、安慰或悼念。
古墳時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圍的土裡,保護死者免受妖魔鬼怪的侵襲。並且會在墓穴擺放盤子和碗的模型,以供死者來世使用。 鎖孔狀墓塚埋葬死者的古墳原來像小山丘,之後演變為圓形或長方形;後來有些採取了鑰匙孔的形狀。每座墓塚都有一間石造墓是可以容納數具棺木,墓塚外則環繞著充滿水的壕溝。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大和時代、彌生時代英文關鍵字:Yamato period、Yayoi period 出處P.S.胡懷/著。新世紀世界史百科全書,1995年出版,頁87。貓頭鷹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十三行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沿岸的漁民,有商品的貿易交換(註二)。十三行文化另一項特徵則是從地面價高的干欄式房屋。十三行文化的埋葬習俗,以頭朝西南,臉朝西北的屈肢側身室外葬為主,常見的陪葬品有陶罐、青銅板、鐵刀等。從無頭葬的出現可知,當時聚落或族群之間可能有戰爭或獵頭的行為(註一)。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十三行文化Keyword:Thirteen cultural 參考資料何傳坤(2003)。台灣的史前文化(第一版)。新北市:遠足文化。P.60-67(註一)呂理政(1997)。遠古台灣的故事:認識台灣的史前文化(初版)台北市:南天。P.65-69(...
死無葬身之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死而無埋葬的地方。比喻下場淒涼。《水滸傳》第三二回:「宋公明只因要來投逩花知寨,險些兒死無葬身之地。」《三國演義》第一○回:「某雖不才,願施小策,教曹操死無葬身之地!」也作「死無葬身之所」。
安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埋葬,棺木埋入墓中。《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下》:「且令自今百姓葬埋,仰出所標七里之外營地安葬。」《儒林外史》第一七回:「因房屋褊窄,停放過了頭七,將靈柩送在祖塋安葬。」
北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墳墓,埋葬死人的地方。唐.王建〈北邙行〉:「北邙山頭少閒土,盡是洛陽人舊墓。」明.徐渭《雌木蘭》第一齣:「長嗟嘆道:『兩口兒北邙近也,女孩兒東坦蕭然。』」
停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停放靈柩。通常指靈柩在埋葬前,暫時停放於家中。《後漢書.卷八一.獨行傳.范式傳》:「遂停柩移時,乃見有素車白馬,號哭而來。」《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六:「擇時入斂,已畢,停柩在堂。」
斷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埋葬死者。《水滸傳》第二一回:「恁地時,卻是好也。深謝押司。我心兒死在床上,怎地斷送?」《警世通言.卷二二.宋小官團圓破氈笠》:「那老和尚已死了,他在地府睜眼等你斷送哩!」
Antigon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ntigone為著名古希臘悲劇,出自古希臘悲劇作家[Sophocles]所做的三部底比斯悲劇之一。 劇情Antigone為了埋葬自己哥哥的遺體,而違反了國王Creon所訂下的律法。國王不聽旁人勸告,而判Antigone放逐荒野。最後,Antigone上吊自殺,國王的兒子Haemon也跟著殉情。當Haemon的死訊傳回城堡,皇后Eurydice無法忍受喪子之痛,悲淒的在神殿中刎劍自盡。國王頓時喪失了一切,悲痛不已,這齣古希臘悲劇就在國王的悔恨中結束。 人物Antigone: 為Oedipus的女兒,也是Haemon的未...
填溝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指人死後無人將其屍體埋葬,而扔在山溝裡。後用來稱自己死亡的客氣語。《戰國策.趙策四》:「雖少,願及未填溝壑而託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