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2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埋葬死者的地方。如:「墳墓」、「公墓」。唐.白居易〈續古〉詩一○首之二:「古墓何代人,不知姓與名。」
時雨春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幾人?孟簡子回答說從前門下有三千使者,現在只剩三人跟在我身邊。其中兩個是因為在沒錢時,我出錢幫他們埋葬父親和母親,另一個是因兄長被關,我代為出力營救。管仲聽了之後,上車時感嘆說:「如果我不能像春風給人感化和恩澤,也不能像夏雨一樣及時加惠於民,我必定會失敗。」「化雨」則是出自《孟子.盡心上》,內容是寫君子有種教人的方法,分別是像及時雨一樣及時的潤育教化、成就他的德行、通達他的才能、應答他的問題以及沒有在門下受業,但私自以君子的言行為榜樣,來培養自身這五種。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春風化雨」,用來指適合草木生長的和風及雨水;亦用於比喻師長和藹親切的教導。
休戚相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元.石君寶《曲江池》第四折:「縱然死了,也該備些衣棺,埋葬骸骨。豈可委之荒野,任憑暴露,全無一點休戚相關之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埋葬死人的地方。[例]墳墓、祖墳、墳場
羅漢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麼多「有應公」供人膜拜。「有應公」指的是那些無人奉祀的亡者,一些民間善士會將曝屍荒野的羅漢腳遺骨收屍埋葬,立廟祭祀,便成了「有應公」廟。「乞食伴羅漢」、「有路無厝」、「病無藥,死無蓆」、「死無人哭」這些俗語指的都是「羅漢腳」的身世命運。有路可以走,但無家可回;生病了無藥治療,死了無草席裹身安葬,也無人哭泣送葬,顯示羅漢腳的淒涼處境。(註3) 相關文獻游手無賴遨遊街衢以訛索為事者,「曰羅漢腳」。(臺陽見聞錄)近訪有一種無藝之徒,在街開場聚賭,常致爭鬧釀成禍端;一種流丐,身無殘疾,三五成群,每逢朔望沿街強乞,稍拂其欲,恃赤圖...
挖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埋葬
關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關羽首級送給曹操,曹操以諸侯之禮將其安葬於洛陽,通常認為即關林,不過現代有觀點認為關莊村關羽墓才是埋葬關羽頭顱之處,關林只是萬歷年間建的祀祠場所。田福生 著 《關羽傳》 中國文史出版社 2007年出版 ISBN 978-7-5034-2022-1 第十六章 第十節 關羽陵墓知多少。同時孫權則將關羽身軀以諸侯禮安葬於當陽,即關陵,也稱關陵|當陽大王塚。蜀漢政權則在成都為關羽建衣冠塚,即是成都關羽墓,以招魂祭祀。而關羽故鄉山西運城解州後來則建立了關帝廟,是為解州關帝廟,被認為是關羽魂魄歸返之處。因此民間也稱關羽“頭枕洛陽,...
馬革裹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北方還有匈奴、烏桓為患,我正要去肅清他們。身為男子漢大丈夫,就應該死在沙場上,用馬革裹著屍體送回來埋葬,怎麼可以躺在床上,死在兒女的手中呢?」平定了匈奴、烏桓之後,馬援又前往貴州作戰。當地氣候炎熱,環境惡劣,許多士兵都得了傳染病死去,這位老將軍也身染重疾。但他仍堅持守在前線,不肯離開,最後終於實現了他戰死疆場、馬革裹屍的壯志。後來「馬革裹屍」被用來比喻英勇作戰,效命沙場。
出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辦喪事時,將靈柩移到埋葬或安厝的地方。《儒林外史》第五回:「自此,修齋、理七、開喪、出殯,用了四五千兩銀子。」《紅樓夢》第一四回:「次日早,便進城來料理出殯之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棺木葬入墓穴裡,即埋葬。《後漢書.卷八一.獨行列傳.范式》:「既至壙,將窆,而柩不肯進。」唐.韓愈〈祭十二郎文〉:「斂不憑其棺,窆不臨其穴。」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