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5.009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風吹草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續。潛身避影〕,一步一前,不經旬月之間,即至吳國。一依魚人教示,披髮遂入市中,塗面上〔而行〕,獐狂大哭三聲,東西馳走。 〔注解〕 (1) 平王:?∼西元前516,春秋時楚國國君。熊氏,名居,一作子居,字棄疾,靈王之子。靈王死,詐殺兄公子比、子皙而自立。後恐國人作亂,故施惠於百姓。在位十三年,諡平。 (2) 儻:如果、假若。同「倘」。 (3) 飲氣吞聲:形容含怨抱恨而無法表態發洩。見「忍氣吞聲」。
痛哭流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非常悲痛而流淚大哭。語本《漢書.卷四十八.賈誼傳》。[例]看到自己辛苦經營的事業毀於一旦,他不禁痛哭流涕,傷心欲絕。
驚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驚訝而愣住。[例]他聽到雙親猝死的消息之後先是驚愕,隨後便嚎啕大哭起來。
方寸已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聊齋志異.卷三.庚娘》:「生揮涕驚出,女子已至,殊非庚娘,乃王十八婦也。向金大哭,請勿相棄。金曰:『我方寸已亂,何暇謀人?』」
傷天害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聊齋志異.卷八.呂無病》是日,孫在都,方憩息床上,女悄然入。孫驚起曰:「纔眠已入夢耶!」女握手哽咽,頓足不能出聲。久之久之,方失聲而言曰:「妾歷千辛萬苦,與兒逃於楊──」句未終,縱聲大哭,倒地而滅。孫駭絕,猶疑為夢。喚從人共視之,衣履宛然。大異不解。即刻趣裝,星馳而歸。既聞兒死妾遁,撫膺大悲。語侵婦,婦反脣相稽。孫忿,出白刃;婢嫗遮救,不得近,遙擲之。刀脊中額,額破血流,披髮嗥叫而出,將以奔告其家。孫捉還,杖撻無數,衣皆若縷,傷痛不可轉側。孫命舁諸房中護養之,將待其瘥而後出之。婦兄弟聞之,怒,率多騎登門;孫亦集健僕械禦之。兩相叫罵,竟日始散。王未快意1>,訟2>之。孫捍衛入城,自詣3>質審...
慟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非常哀傷的大哭。唐.李白〈古風〉五九首之五四:「晉風日已頹,窮途方慟哭。」《儒林外史》第三三回:「杜少卿又在柩前慟哭了一場,方纔回來。」也作「痛哭」。
和氏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楚人卞和自楚國山中得一玉璞,獻給楚厲王,經玉工鑑定其為普通的石頭,厲王以卞和撒謊欺騙,乃刖其左腳。後武王即位,卞和再獻,仍視為石頭,卞和又被刖去右足。至文王即位,卞和抱玉石至荊山下大哭三天三夜,文王得知,命玉工加以琢磨,終得一塊寶玉,命名為「和氏璧」。見《韓非子.和氏》。也稱為「和璧」。
嬰幼兒氣質類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較困難。反應強度:孩子對於內在或外在刺激所產生的反應激烈程度。反應度強大的孩子高興時大叫大跳,生氣時大哭大鬧,常讓別人受不了,也容易高估他的本意,反應強度小的孩子情緒反應不明顯,不容易引起別人注意,實際需要常被忽略。情緒本質:孩子在一天清醒的時刻中,所表現快樂、友善、和樂等正向情緒和不快樂、害怕等負面情緒表現的比例。笑嘻嘻的孩子人見人愛,嗷嘟嘟的孩子卻使人誤解他在生氣而不願接近他,可能影響他的人際關係。
抒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抒發排解。如:「適度的運動有助於抒解壓力。」
自我防衛機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及傷害。 退化作用當事人受到嚴重的衝擊、挫折以及壓力時,將會產生幼年時期的行為模式,例如表現出嚎啕大哭、退縮、吸允拇指等等的行為,利用生命早期來滿足其安全感。 認同作用當自我無法達成自己的期許時,內心多多少少會產生失望以及焦慮感,因此未達到這些願望,將會模仿自己所仰慕的對象,以增進自我價值感。 昇華作用當事人將一些不被允許的行為,漸漸導向於社會所讚許的,以及具有建設性的行為,因此使得本能的衝動得以疏導。 儀式與消解作用利用一些象徵性的儀式來消除內心的罪惡感,以及紓解內心的焦慮,舉例而言,當車禍發生時,肇事者會以鮮花或水...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