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65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過橋拆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過河拆橋」之典源,提供參考。 《元史.卷一四二.徹里帖木兒列傳》至元元年,(徹里帖木兒)拜中書平章政事。首議罷科舉,又欲損太廟四祭為一祭。監察御史呂思誠等列其罪狀劾之,帝不允,詔徹里帖木兒仍出署事。時罷科舉詔已書而未用寶,參政許有壬入爭之。太師伯顏怒曰:「汝風臺臣言徹里帖木兒邪?」有壬曰:「太師以徹里帖木兒宣力之故,擢置中書。御史三十人不畏太師而聽有壬,豈有壬權重於太師耶?」伯顏意解。……伯顏心然其言,然其議已定不可中輟,乃為溫言慰解之,且(為)〔謂〕有壬為能言。有壬聞之曰:「能言何益於事。」徹里帖木兒時在座,曰:「參政坐,無多言也。」有壬曰:「太師謂我風人劾平章,可共坐邪?」徹里...
三緘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三緘其口」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劉向《說苑.卷一○.敬慎》1>孔子之周,觀於太廟。右陛2>之前,有金人3>焉,三緘4>其口,而銘5>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無多言,多言多敗;無多事,多事多患。安樂必戒,無行所悔。……」孔子顧謂弟子曰:「記之!此言雖鄙,而中事情。詩曰:『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行身如此,豈以口遇禍哉!」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太公金匱》。 (2) 陛:臺階、階梯。 (3) 金人:金屬鑄成的人像。 (4) 緘:音ㄐ|ㄢ,閉。 (5) 銘:刻鏤。〔參考資料〕 《太公金匱》(據《意林.卷一》引)武王問:「五帝之戒,可得聞乎?」...
玉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對石柱的美稱。唐.杜甫〈朝享太廟賦〉:「升降之際,玉柱生芝。」
廟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皇帝死後,升祀太廟,追尊為某祖某宗,稱為「廟號」。如:「清光緒皇帝的廟號為德宗。」
祖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子供祀先祖的廟宇。《禮記.郊特牲》:「卜郊受命于祖廟,作龜于禰宮,尊祖親考之義也。」《舊唐書.卷一九○.文苑傳下.劉蕡傳》:「祖廟固有靈,忠臣固有心,陛下其念之哉!」也稱為「大廟」、「太廟」。
每事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每件事情都詳加研究。《論語.八佾》:「子入太廟,每事問。」
內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皇宮中。宋.蘇軾〈奏內中車子爭道亂行劄子〉:「今車駕方宿齋太廟,而內中車子不避,仗衛爭道亂行。」
大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最隆重的祭祀。指祭天地、上帝、太廟、社稷、先師孔子等。《周禮.春官.肆師》:「立大祀用玉帛牲牷,立次祀用牲幣,立小祀用牲。」
獻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時戰後凱歸將俘虜獻於宗廟的儀式。《左傳.僖公二十八年》:「秋七月丙申,振旅愷以入於晉,獻俘受馘,飲至大賞。」《隋書.卷二.高祖紀下》:「三軍凱入,獻俘於太廟。」
郜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郜國所鑄大鼎。後泛指國家重器。唐.韓愈〈石鼓歌〉:「薦諸太廟比郜鼎,光價豈止百倍過?」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