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6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繁文縟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繁文縟節」。見「繁文縟節」條。01.唐.元稹〈授王永太常博士制〉︰「朕明年有事於南郊,謁清宮,朝太廟,繁文縟禮,予心懵然。」(源) 
少不經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下官親率六軍,不能其事,使王旅奔敗,以此負公。」敦憚其辭正,不知所答。……俄而與戴若思俱被收,路經太廟,顗大言曰:「天地先帝之靈:賊臣王敦傾覆社稷,枉殺忠臣,陵虐天下,神祇有靈,當速殺敦,無令縱毒,以傾王室。」語未終,收人以戟傷其口,血流至踵,顏色不變,容止自若,觀者皆為流涕。遂於石頭南門外石上害之,時年五十四。 〔注解〕 (1) 堯、舜:唐堯與虞舜的合稱,二人均為古代的聖君。 (2) 脅:以威力逼迫。
反正撥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撥亂反正」。見「撥亂反正」條。01.唐.杜甫〈朝享太廟賦〉:「向不遇反正撥亂之主,君臣父子之別,弈葉文武之雄,注意生靈之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群聚的樣子。唐.杜甫〈朝享太廟賦〉:「熙事莽而充塞,群心麌以振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廳堂前東面的臺階,為主人迎接賓客的地方。《集韻.入聲.鐸韻》:「阼,東階。」唐.杜甫〈朝享太廟賦〉:「階有賓阼,帳有甲乙。」
繁文末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繁文縟節」之典源,提供參考。 唐.元稹〈授王永太常博士制〉(據《全唐文.卷六四九.元稹》引)朕明年有事於南郊1>,謁2>清宮,朝太廟3>,繁文縟禮,予心懵然4>。雖舊章具存,而每事思問。求可以教諸生習儀於朝廷者,有司以扑齥上,求其勉慎所職,無令觀聽者有云,可守太常博士。 〔注解〕 (1) 南郊:京城南面的郊外,通常為太廟所在,古代天子於此祭天祀祖。 (2) 謁:音|ㄝˋ,進見、拜見。 (3) 朝太廟:朝,參拜。太廟,天子為奉祀其祖先而興建的宗廟。 (4) 懵然:糊塗無知的樣子。懵,音ㄇㄥˊ。
攢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聚集在一起。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一○.駕宿太廟奉神主出室》:「其玉輅頂皆鏤金大蓮葉攢簇,四柱欄檻鏤玉盤花龍鳳。」元.徐再思〈小桃紅.東風攢簇一筐春〉曲:「東風攢簇一筐春,吹在秋蟬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奉新死者的神主入廟,與先祖合祭。《說文解字.示部》:「祔,後死者合食於先祖。」《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凡君薨,卒哭而祔。」《明史.卷一五.孝宗本紀》:「己酉,憲宗神主祔太廟。」
不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數量很大,無法估計。《史記.卷一二九.貨殖列傳》:「巴寡婦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數世,家亦不訾。」唐.李商隱〈魏碑〉詩:「入蔡縛賊獻太廟,功無與讓恩不訾。」也作「不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在太廟中合祭遠近祖先的祭祀,每三年舉行一次。《說文解字.示部》:「祫,大合祭先祖親疏遠近也。《周禮》曰:『三歲一祫。』」《公羊傳.文公二年》:「大祫者何?合祭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