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04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供奉型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王爺一詞涵蓋很廣,包括自然崇拜、祖先與聖賢崇拜、厲鬼信仰、行業神崇拜、瘟神信仰等,從自然界的祭祀到家戶間的神祇都可稱王爺。但狹義的來說,一般指涉的王爺指的便是瘟神。所以多數王爺供奉在廟宇中或私人神壇。台灣俗話:「北城隍、中媽祖、南王爺」,可知王爺信仰盛行於南台灣,因此在台灣南部濱海地區有許多王爺的廟宇。
王爺廟通常採取數尊合祀的方式,遂有二、三、五、七王爺廟等(仇德哉 1981)。當中三府王爺及五府王爺信仰最多,三府指的是朱、李、池府、五府指的是朱李池加上范與吳府五位王爺(林美容 1999:127-129)。 |
奉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完全了解對方書信意旨的敬語。如:「來書奉悉」。
|
奉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收到徵召錄用的通知書。《後漢書.卷三九.劉趙淳于江劉周趙列傳.序》:「坐定而府檄適至,以義守令,義奉檄而入,喜動顏色。」
|
滅私奉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心為公,沒有私心。唐.元稹〈授崔稜尚書戶部侍郎制〉:「善於其職,嚴而不殘,辟名用物者逃無所入,滅私奉公者得以自明。」
|
敬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恭敬地遵從與奉行。《左傳.宣公十五年》:「後之人或者將敬奉德義,以事神人,而申固其命。」《宋史.卷四三七.儒林列傳七.魏了翁》:「復為文諭以厚倫止訟,其民敬奉條教不敢犯。」
2.以物贈人的敬辭。宋.陸游〈戒殺〉詩:「豈無園中蔬,敬奉君子宴。」《醒世姻緣傳》第四二回:「但前日兒子進學送他的那謝禮,原不應與他那許多。我一為實是怕他無賴,二為敬奉先生不嫌過厚。」
3.表示接到長輩的信或上級公文的敬語。如:「敬奉指示」。
|
祗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敬奉。三國魏.阮籍〈大人先生傳〉:「汝又焉得挾金玉萬億,祗奉君上,而全妻子乎?」《晉書.卷七.成帝紀》:「以袛奉祖宗明祀,協和內外,允執其中。」
|
奉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接受上級的命令。如:「國家突逢戰亂,許多年輕人因而奉召作戰。」
|
奉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告知的敬辭。《官話指南.卷四.官話問答》:「豈敢,要去之先,必然要預先奉告的。」《鏡花緣》第七六回:「諸位姐姐且慢折草,都請臺上坐了,有話奉告。」
|
奉其正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使用對方的曆法,即投降。《二刻拍案驚奇》卷六:「士誠原沒有統一之志,只此局面已自滿足,也要休兵。因遂通款元朝,奉其正朔,封為王爵,各守封疆。」
|
奉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奉承命令。《三國演義》第三回:「今雖奉詔,中間多有暗昧。何不差人上表,名正言順,大事可圖。」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