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8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清水斷(李澤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七三年李氏曾舉辦橫貫公路風光個展,相信此作乃是系列作品之一。為表現岩石的崢嶸剛硬,他用類似油畫的技法作畫,特別是其中甚至有畫刀的趣味,質感的追求乃成為本作之重心。明暗對比在這件作品中也被刻意強化,岩石的塊面以粗黑的短直線多次刻劃過,更增加岩石構造上的質感。為統一畫面,山右側之海與天均以油畫手法處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陡峭危險的山。明.康海《中山狼》第二折:「滿目的寒煙一帶,都是些曲徑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名。位於廣東省新會縣南海中,南宋迫於元軍,陸秀夫負帝昺投海於此。也作「厓門山」、「厓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峭、險峻的山。《文選.班固.西都賦》:「超洞壑,越峻,蹷嶄巖鉅,石隤松柏。」《文選.曹植.七啟》:「出山岫之潛冗,倚峻而嬉遊。」
滄源畫中舞蹈形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舞蹈遺跡。滄源畫畫中的舞蹈形象,位於雲南省滄源縣東北部,大部分的舞蹈畫集中在佤族、傣族的民族聚集區。不同於其他的畫的圖案,此圖採用天然顏料,畫面中深淺不一的紅色是其最大特色。此圖刻畫在離地面距離一至兩公尺或六至七公尺的壁面上,規模比起其他的壁畫,是屬於較小的畫;至於,此圖的年代現已不可考,根據汪寧生所著之《雲南滄源畫的發展與研究》,據推論圖案所涵蓋的年代上可溯至漢代,下及明代。畫中所刻之圖案,可見到人們佩帶之飾物、工具、武器、亦刻有動物、房屋、木柵等圖案形狀,以及狩獵、放牧或戰爭等活動中所需之器具,表現了巫術、圖騰與神祇崇拜的現象,這影射當時人民的生活狀態。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
蓋山林《中國岩畫:岩石上的歷史圖卷》1997。
海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海岸受波蝕而成的陡。多見於岩石海岸,尤其在波蝕強烈的島嶼、半島和岬角等突出陸地。
臺灣爬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多年生攀緣草質蔓藤。莖基部木質化;嫩枝及葉柄常帶暗紅色;卷鬚單一,2分叉。掌狀複葉,互生;小葉5,頂小葉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3~4cm,寬1.5~3cm,基部楔形,先端鈍形或凸尖,鈍鋸齒緣;兩側小葉歪卵形,長1.5~3cm,寬1~1.5cm。花單性,雌雄異珠,或雜姓,繖形花序。漿果球形。
劈拉著腿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張開雙腿成八字,舊時用來汙辱女性的話。《醒世姻緣傳》第六七回:「你劈拉著腿去坐頭,掙不出錢麼?只在人耳邊放那狗臭屁不了!」
苗栗爬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常綠攀緣草質蔓藤。莖基部本質化,較粗大之莖扁平,具縱稜和溝;小之圓柱形;嫩枝被短毛;卷鬚單一,不分叉,與葉對生。3出複葉,互生,紙質;頂小葉長橢圓形;常6~9cm,寬1.5~2cm;基部鈍形,兩邊對稱,側小葉歪卵狀長橢圓形,基部略歪斜,先端銳尖;葉緣具疏淺鋸齒;兩面光滑無毛,具光澤;側脈於表面凸起顯。花單性。雌雄異朱,或雜姓,複聚繖花序,被短毛,腋生;花小,密生,綠白色或略帶粉紅色;花萼鐘形,裂面不明顯;花瓣4,長三角形;雄蕊4;子房4室,柱頭4裂。漿果球形,徑0.8~1cm,熟時橙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縣名。位於海南島境西南方,城東、北、西三面均為寧遠水所包,東臨南海處有榆林港,為天然良港。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