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05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傜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國家規定男子有服勞役的義務,包括修築城池、造橋鋪路、防衛鄉里、戍守邊疆等。《南史.卷七○.循吏傳.序》:「繼以昏亂,政由群孽,賦調雲起,傜役無度。」《資治通鑑.卷四五.漢紀三十七.明帝永平十二年》:「是時,天下安平,人無傜役,歲比登稔,百姓殷富,粟斛三十,牛羊被野。」也作「徭役」。
|
停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停服兵役。指現役軍人在營期間,如有患病不堪行動、在押中及無故離營等,已逾規定期限,使其停止服役。
|
役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供差遣、使喚的人。《後漢書.卷五七.劉陶傳》:「誠恐卒有役夫窮匠,起於板築之閒,投斤攘臂,登高遠呼,使秋怨之民,嚮應雲合。」《三國演義》第六八回:「至中途,挑擔役夫疲困,歇於山腳下。」
2.稱卑賤的人。《左傳.文公元年》:「江芊怒曰:『呼!役夫,宜君王之欲殺女而立職也。』」
|
義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孝宗時,謝諤所建議的助役法。人民依照貧富,出田穀助役,不願者乃行差役,詔行諸路,民以為便。《宋史.卷三八九.謝諤傳》:「諤里居時,創義役法,編為一書,至是上之。詔行其法於諸路,民以為便。」
|
廝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供使役的人。《漢書.卷三二.張耳陳餘傳.贊曰》:「張耳、陳餘,世所稱賢,其賓客廝役皆天下俊桀。」
|
免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免除徭役。《宋史.卷一七七.食貨志上五》:「帝乃命提點司究所從升降,仍嚴升降之法,畿民不願輸錢免役。」
2.因身體畸形、殘廢或有痼疾,不能服兵役者,免除服兵役。《宋史.卷一七七.食貨志上五》:「民避役者,或竄名浮圖籍,號為出家,趙州至千餘人,詔出家者須落髮為僧,乃聽免役。」
|
惠州之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光緒二十六年(西元1900),北方發生義和團事件,國父命鄭士良在廣東惠州舉義。起義軍在惠州一帶轉戰二旬,連戰皆捷,據有數縣,卻因彈藥不濟而功敗垂成。這是國父十一次革命中的第二次起義。
|
兵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戰事。《後漢書.卷六.孝質帝紀》:「又兵役連年,死亡流離,或支骸不斂,或停棺莫收,朕甚愍焉。」
2.對國家服任一定期限的軍事任務,稱為「兵役」。為憲法賦予人民應盡的義務。
|
行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因兵役或公務等事而出行。《文選.蘇武.詩四首之三》:「行役在戰場,相見未有期。」唐.張謂〈送盧舉使河源〉詩:「故人行役向邊州,匹馬今朝不少留。」
2.旅行。晉.陶淵明〈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於規林〉詩二首之二:「自古歎行役,我今始知之。」
|
乙種國民兵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凡經徵兵檢查,區分為甲、乙等體位之男子,應服常備兵現役,或補充兵現役,其超額者即服甲種國民兵役,再超額者,或經徵兵檢查其體位為丙等者,均服乙種國民兵役。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