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81.405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志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記載怪誕不經的事情。《晉書.卷七五.王湛傳》:「祖台之……撰志怪書行於世。」
妖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怪誕的邪說。《史記.卷一○.孝文本紀》:「今法有誹謗妖言之罪,是使眾臣不敢盡情,而上無由聞過失也。」
志怪小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記載怪誕不經的事情為主要內容的小說。如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如:「中國古代的志怪小說常以人鬼、人妖之間的恩怨情仇作為題材。」
迂怪不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迂曲怪誕不合常情。《隋書.卷六九.王劭傳》:「劭在著作,將二十年,專典國史,撰隋書八十卷。多錄口敕,又採迂怪不經之語及委巷之言。」
妖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妖異怪誕。《三國演義》第一三回:「卻說李傕平日最喜左道妖邪之術,常使女巫擊鼓降神於軍中。」
荒謬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盛行於五○及六○年代的戲劇流派。西元一九四七年興起於法國,主要開創者為伊奧涅斯柯(Ionesco)、貝克特(Beckett)。此派摒棄尋常的戲劇手法,改採非寫實的形式,否定語言的傳達功能及戲劇的一切規律,甚至全盤否定了人生。本來應該是很沉痛的戲劇,卻往往令觀眾覺得可笑、怪誕、苦澀、驚異與荒謬,頗能發人省思。代表作品如貝克特的《等待果陀》。
妖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誕妄妖怪,怪誕不實在。《文選.杜預.春秋左氏傳序》:「先儒以為制作三年,文成致麟,既巳妖妄,又引經以至仲尼卒。」《三國演義》第二九回:「吾平生誓誅妖妄,以靖天下!汝既為陰鬼,何敢近我!」
佹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詭異怪誕的辯說。《淮南子.齊俗》:「詆文者處煩撓以為慧,爭為佹辯。」也作「詭辯」。
懸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言語空洞怪誕,使人難以相信。如:「你說的也太懸虛了。」也作「懸乎」。
怪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怪誕荒唐的言語。如:「喝醉的人經常就會怪話連篇。」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