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莫名其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然如悟
躍然紙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此絃柱,遂致無端有此悵望。即達若莊生,亦迷曉夢;魂為杜宇,猶託春心。滄海珠光,無非是淚;藍田玉氣,若生煙。觸此情懷,垂垂追溯,當時種種,盡付惘然。對錦瑟而興悲,歎無端而感切。如此體會,則詩神詩旨,躍然2>紙上。 〔注解〕 (1) 薛雪:西元1681∼1770,字生白,號一瓢,清蘇州人。是清代醫學家,也是詩、書、畫家,他的《一瓢詩話》是論詩名著。 (2) 躍然:活躍、生動的樣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深沉、低沉。《楚辭.屈原.九章.惜誦》:「情沉抑而不達兮,又蔽而莫之白。」《老殘遊記》第二回:「只是到後來,全用輪指,那抑揚頓挫,入耳動心,若有幾十根弦,幾百個指頭,在那裡彈似的。」
抑揚頓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抑,降低。揚,升高。頓,停頓。挫,轉折。抑揚頓挫形容詩文作品或音樂之聲響高低轉折,富變化又有節奏。《老殘遊記》第二回:「只是到後來,全用輪指,那抑揚頓挫,入耳動心,若有幾十根弦,幾百個指頭,在那裡彈似的。」也作「頓挫抑揚」。
寥若晨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傳詔召,六宮願識師顏形。玉皇頷首許歸去,乘龍駕鶴去青冥。豪家少年豈知道,來遶百匝腳不停。雲窗霧閣事惚,重重翠幕深金屏。仙梯難攀俗緣重,浪憑青鳥通丁寧。
念茲在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4.1 相似4.2 相反5 5.例句 1.出處語出書經˙大禹謨:「帝念哉!念茲在茲,釋茲在茲。」 2.語譯指對某人或某事牢記在心,念念不忘。 3.故事內容無 4.相似、相反詞 相似念念不忘、時刻不忘、無時或忘 相反無 5.例句小明對於小美對他說的話總是念茲在茲,時常因此而神情惚。
醉生夢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醉生夢死」是用來形容人的生活目的不夠明確,惚惚,好像是喝醉或在睡夢中。宋代大儒程頤在〈明道先生行狀〉一文中,譴責當今學者說:「雖才高明智,膠於見聞,醉生夢死,不自覺也。」而這一切,乃源自於「道之不明」。正道無法彰明,則「邪誕妖異之說」橫行,迷惑人心,掩蔽良能,即使是聰明之士,亦因受異端邪說的蒙蔽,以致於心智無法清明。「醉生夢死」就用來比喻人糊裡糊塗地活著。另一位宋代大儒朱熹亦曾說過:「『百姓日用而不知』,便是不知所謂發生,亦不知所謂收斂,醉生夢死而已。」(見《朱子語類.卷一一六.朱子.訓門人四》)朱子認為一般人這樣一日過一日,懵懵懂懂,對一切事物的發生都不知其所以然,此即所謂「醉生夢死」...
若隱若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隱約不明,模糊不清。《聊齋志異.卷二.珠兒》:「李驚,方將詰問,則見其若隱若現,惚如煙霧,宛轉間,已登榻坐。」也作「若隱若顯」。
旖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輕盈柔順的樣子。《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傳》:「紛容蕭蔘,旖旎從風。」唐.李白〈愁陽春賦〉:「蕩漾惚,何垂楊旖旎之愁人。」
姍姍來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女子遲步緩來的樣子。典出漢書˙卷九十七˙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傳:武帝李夫人既死,使方士召其魂,若有見。上愈益相思悲感,為作詩曰:是耶?非耶?立而望之,偏何姍姍來遲!後也用以形容人不依時赴會,害人苦等。如:工作人員苦候了三小時,張大牌才到,而他還不知道自己姍姍來遲呢!或作珊珊來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