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16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接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領受、接受、採納
良藥苦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七雄中的韓國,因為飽受強鄰秦國的威脅,加上國君無能,人心渙散,以致內憂外患交迫,隨時都可能亡國。韓非身為韓國的諸公子之一,曾在荀子門下受業學習,希望能用一己之才,為國效力,挽救國勢。他雖屢次上書勸諫韓王,卻無法受到重用。於是他把滿腔的抱負雄心,寫成《韓非子》一書。在《韓非子.外儲說左上》中提到:有用的藥吃起來雖然覺得很苦,但是聰明的人卻會勉強自己喝下它,因為知道吃下之後能夠治好自己的病;忠直的話語聽起來讓人很難受,但是英明的君主卻會聽從,因為知道採納之後可以成就大業。後來「良藥苦口」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表示能治好病的藥,多味苦難嚥;亦用於比喻諫言多不順耳,但卻有益於人。
黨同伐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黨同伐異」意思是結合同黨,攻擊異己,原指學術上派別之間的鬥爭。漢初採黃老治術,主張無為和崇尚自然等政治思想,但自漢武帝劉徹執政後,採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一時間儒學興盛起來,學者經常聚集討論,以致宣帝時召集諸儒在石渠閣講論六藝。在評議《公羊》、《穀梁》時產生分歧,引發爭論,以致有「黨同伐異之說」。也就是觀點相同的人結為同黨,攻擊觀點和自己不同的。後來「黨同伐異」演變為成語,用來泛指一切團體之間的鬥爭。
近水樓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沿邊或關隘要地的官員。或管數州數縣,或管一州一縣,以武臣為之,掌兵捕盜,受州縣指揮。 (6) 錄:採納、採取。 (7) 易為春:指向著太陽的花木更容易生長茁壯。春,生長。
言聽計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完全採納他人的意見或計策。形容極為信任、倚重。[例]主任深具教學經驗及奉獻熱誠,因此校長對他一向言聽計從。
銳不可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左車向陳餘建議,由他帶領三萬人馬從小徑奇襲漢軍補給部隊,斷其糧道,這樣韓信必被趙軍打敗。但是陳餘沒有採納李左車的建議,最後終被韓信用計所敗,斬於泜水之上。「銳不可當」這個成語,或許就從這裡的「其鋒不可當」演變而出,用來形容無法阻擋的威猛氣勢。出現「銳不可當」的書證如《宋史.卷三二六.侍其曙列傳》:「契丹主曰:『其鋒銳不可當。』遂引眾去。」
椎心泣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釋義2 語源2.1 譯文3 近義4 反義5 例句6 引用 釋義用拳頭捶打自己胸膛,眼睛哭出血來。形容內心悲痛到了極點。 語源西漢 李陵 答蘇武書:「何圖志未立而怨已成,計未從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譯文那裡料到目的還未達成而怨恨卻已造成,計策還沒被採納而骨肉卻已受刑。這就是李陵為什麼會悲憤得抬頭對天捶胸,眼睛會哭出血來的原因。 近義悲痛欲絕 心如刀割 捶胸頓足 呼天搶地 反義歡天喜地 興高采烈 手舞足蹈 笑逐顏開 例句一向孝順乖巧的阿芬不幸車禍往生,家屬椎心泣血、悲慟不已。 引用<<...
腹背受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入,他聲稱要征伐姚泓,真實的意圖難以預料。應該搶先發兵在黃河上游加以阻截,不要讓他向西。明元帝打算採納大家的意見。崔浩卻持不同的看法,他以為:「司馬休之等人侵擾劉裕鎮守的荊州,劉裕恨他恨得咬牙切齒已經很久了。現在趁著姚興死了,兒子姚泓能力不行,興兵去征伐,可以看得出劉裕必定是想攻入關中。一般來說,猛烈躁進的人,不會考慮後患。現在如果阻斷劉裕西去的道路,他必定上岸向北侵略,這樣反而使姚泓平安無事,而我國卻招來敵人。如今我方兵馬糧食都不足,不適合戰爭,因為一旦戰爭,北敵就會趁機進攻,趕去救援北方,則東州又會發生危險。倒不如將水道借給他,讓他西進,然後出兵堵住他東師之路。這就是所謂『卞莊刺虎,一舉...
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愚人的各種考慮中,必有一點值得採納的。《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臣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也作「愚者千慮,亦有一得」、「愚者千慮,或有一得」。
光天化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黎獻:民眾中的賢人。黎,眾。獻,賢。 (4) 時舉:隨時舉用。 (5) 敷納以言:廣徵群言,作為採納人才的依據。敷,遍。 (6) 明庶以功:「庶」與「試」通,《左傳.僖公二十七年》引作「明試以功」,謂授以職事而嚴明考核試用。 (7) 庸:酬謝。 (8) 讓:謂讓於賢人。 2、「化日」:漢.王符〈愛日篇〉(據《後漢書.卷四九.王充王符仲長統列傳.王符》引)國之所以為國者,以有民也。民之所以為民者,以有穀也。穀之所以豐殖者,以有民功也。功之所以能建者,以日力也。化國之日舒1>以長,故其民閑暇而力有餘;亂國之日促2>以短,故其民困務而力不足。舒長者,非謂羲和安行,乃君明民靜而力有餘也。促短...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