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董仲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事蹟3 著作4 評價 生平 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 西漢哲學家,今文經學大師,廣川(今河北棗強)人。專治《春秋公羊傳》。曾任博士、江都相和膠西王相,漢武帝舉賢良文學之士,他對策建議「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為武帝所採納,使儒學成為中國社會的正統思想,影響長達2000多年。其學以儒家宗法思想為中心,雜以陰陽五行說,把神權、君權、父權、夫權貫串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學體系。從而他提出了天人感應、三綱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論。 事蹟 漢代大儒董仲舒的天人感應說將中國帝王置於世界與宇...
逆耳忠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它,因為知道吃下之後能夠治好自己的病;忠直的話語,聽起來讓人很難受,但是英明的君主卻會聽從,因為知道採納之後可以成就大業。後來「忠言逆耳」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表示誠懇正直的規勸往往刺耳,而不易被人接受。
聽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聽聞採納。宋.蘇軾〈聚星堂雪〉詩:「當時號令君聽取,白戰不許持寸鐵。」
口出不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張郃,在東漢末年,各地起兵爭奪天下之時,歸附於袁紹。在官渡之戰中,他建議袁紹派重兵增援烏巢。袁紹未採納,反而採用郭圖的計策,結果袁軍大敗。郭圖則為此感到羞愧,為推卸責任,反而誣陷張郃,說他因為袁軍失敗而感到高興,說話傲慢無禮。張郃因為害怕遭到不測,便憤而投奔曹操。
聖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慧術智超越凡人。古代多為臣子頌揚君主的話。後亦用來稱讚或奉承他人。[例]聖明的君主應當採納諫言,勇於改過。
張九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著作3 觀點4 評價 生平張九齡(678—740),字子壽,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人。 是唐中宗景龍初中進士,唐玄宗朝應「道侔伊呂科」,策試高第,位至宰相。其在位之時直言敢諫,舉賢任能,為一代名相。曾預言安祿山狼子野心,宜早誅滅,未被採納。為人守正不阿,為奸臣李林甫所害,被貶為荊州長史。開元末年,告假南歸,卒於曲江私第。出生寒門庶族,少聰敏,七歲能文,十三歲時,廣州刺史王方慶見其文,大為讚歎:「此子必能致遠!」。武后神功元年,鄉試名列前茅,長安二年,擢進土。其詩由雅淡清麗,轉趨樸素遒勁,運用比興...
徙薪曲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霍氏家族更是專恣驕奢。大臣徐福深恐霍氏造反,便上書宣帝,建議壓抑霍氏,以免後患。不過當時宣帝並沒有採納他的意見。後來霍氏果然因陰謀造反遭到滅族,所有鎮壓有功的人都受到獎賞,只有徐福沒有得到任何表揚。有人便替徐福打抱不平,上書給皇帝說:「有一戶人家的灶,煙囪是直的,旁邊又堆著柴火。客人看見了,便勸那家的主人把煙囪改成彎的,然後把柴火移開,以免發生火災。但是主人並沒有採納他的建議。後來,那家果然因此發生火災,鄰居都趕來救火。火災撲滅之後,主人為了表示感謝,便擺設宴席,招待那些幫忙救火的人,唯獨沒有邀請最先提醒他預防火災的客人。如果他一開始就接受那位客人的建議,做好預防措施,也就不會發生火災,所以...
羅馬和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期間2 帝國的衰亡3 關鍵字4 出處 期間在帝國最初的200年,羅馬呈現和平、富裕的景象。帝國廣大的疆土橫跨歐洲和亞洲,帝國所征服的土地納為羅馬的行者,由皇帝的代表─總督來治理。行者的物產皆由海運或發達的運輸公路網送達羅馬。個行省內的居民也採納了羅馬的法律和生活方式,新城的建造也仿效羅馬式的建築。 帝國的衰亡自西元三世紀起,來自東方的日耳曼人(包括歌德仁、汪達爾人與勃良第人),為了躲避中亞的匈奴人的征伐,不斷地往西方遷移,並且建立他們的新國土。羅馬帝國的軍隊和邊防長城,都無法抵禦他們的攻勢。地國內所有的城市為了自...
言聽計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的話、出的計謀都被採納聽從。形容深被信任。《新唐書.卷一二六.魏知古等傳.贊曰》:「觀玄宗開元時,厲精求治,元老魁舊,動所尊憚,故姚元崇、宋璟言聽計行,力不難而功已成。」也作「言聽計從」、「言聽計用」、「言從計納」、「言從計行」。
逆耳之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它,因為知道吃下之後能夠治好自己的病;忠直的話語,聽起來讓人很難受,但是英明的君主卻會聽從,因為知道採納之後可以成就大業。後來「忠言逆耳」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表示誠懇正直的規勸往往刺耳,而不易被人接受。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