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294 ms
共 7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朱元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328~1398)明濠州(今安徽省鳳陽縣東)人。幼曾為僧,後投郭子興的紅巾軍反元,子興卒,受諸將擁戴,稱吳王。滅元後即帝位而為明太祖,年號洪武,建都應天,在位三十一年崩,卒諡高皇帝。
|
瀝膽披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楊堅代為攝政,輔佐靜帝。後來楊堅藉詔書的名義,接管了京師的軍隊,並鏟除異己,控制整個軍隊。鄭譯和劉昉擁戴楊堅上臺,其實是希望由三人共掌朝政,因此他們建議由楊堅出任大冢宰,鄭譯任大司馬,劉昉任小冢宰。楊堅不願放棄手中的權力,明白他若想要鞏固自己的地位,就必須培養自己的勢力和親信。楊堅見李德林才華洋溢,且有匡世救國的政治理想,就任命他為府屬兼儀同大將軍,並採納李德林的建議,自任丞相,讓鄭譯任丞相府長吏,劉昉任丞相府司馬,以便控制他們。而後楊堅弒靜帝,篡北周,國號隋。隋立之後,李德林認為梁士彥及元諧等人仍有謀反之心,於是寫了〈天命論〉,詳論隋朝取代北周乃是出於天命,而非人力所能及。文中列舉古代聖王,...
|
披瀝肝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楊堅代為攝政,輔佐靜帝。後來楊堅藉詔書的名義,接管了京師的軍隊,並鏟除異己,控制整個軍隊。鄭譯和劉昉擁戴楊堅上臺,其實是希望由三人共掌朝政,因此他們建議由楊堅出任大冢宰,鄭譯任大司馬,劉昉任小冢宰。楊堅不願放棄手中的權力,明白他若想要鞏固自己的地位,就必須培養自己的勢力和親信。楊堅見李德林才華洋溢,且有匡世救國的政治理想,就任命他為府屬兼儀同大將軍,並採納李德林的建議,自任丞相,讓鄭譯任丞相府長吏,劉昉任丞相府司馬,以便控制他們。而後楊堅弒靜帝,篡北周,國號隋。隋立之後,李德林認為梁士彥及元諧等人仍有謀反之心,於是寫了〈天命論〉,詳論隋朝取代北周乃是出於天命,而非人力所能及。文中列舉古代聖王,...
|
民生塗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生靈塗炭」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晉書.卷一一五.苻丕載記》載:淝水之戰前秦苻堅大敗,姚萇趁機叛變殺死苻堅,並且在長安稱帝建立後秦;同一時間,慕容垂也自立為王,建立後燕,原本統一的北方政權再度分裂。這時幽州刺史王永,擁戴苻堅的長庶子苻丕為帝(即前秦哀平帝)在晉陽即位,並且向州郡發出文書聲討姚萇和慕容垂,在第二篇檄文中說:「天下動亂,外族入侵,先帝苻堅死在賊人手上,京都長安淪陷,國家衰弱,人民處境艱苦有如陷於泥沼和炭火之中。但上天沒有讓秦滅亡,主上英明神武,一定可以光復國土。」王永希望各州郡官員接到文書之後,在孟冬上旬率兵到臨晉會師,準備和姚萇、慕容垂決戰,可是,結果仍然不敵,王永...
|
剖肝瀝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楊堅代為攝政,輔佐靜帝。後來楊堅藉詔書的名義,接管了京師的軍隊,並鏟除異己,控制整個軍隊。鄭譯和劉昉擁戴楊堅上臺,其實是希望由三人共掌朝政,因此他們建議由楊堅出任大冢宰,鄭譯任大司馬,劉昉任小冢宰。楊堅不願放棄手中的權力,明白他若想要鞏固自己的地位,就必須培養自己的勢力和親信。楊堅見李德林才華洋溢,且有匡世救國的政治理想,就任命他為府屬兼儀同大將軍,並採納李德林的建議,自任丞相,讓鄭譯任丞相府長吏,劉昉任丞相府司馬,以便控制他們。而後楊堅弒靜帝,篡北周,國號隋。隋立之後,李德林認為梁士彥及元諧等人仍有謀反之心,於是寫了〈天命論〉,詳論隋朝取代北周乃是出於天命,而非人力所能及。文中列舉古代聖王,...
|
蔣經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蔣經國(1910年4月27日-1988年1月13日),字建豐,浙江奉化人。蔣經國是蔣介石的長子,曾任中華民國第六、第七任總統(1978年—1988年),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主席,中華民國行政院長、國防部長、總政治作戰部主任等職。蔣經國為蔣介石原配妻子毛福梅所生。蔣經國1910年4月27日未時出生於浙江奉化;1922年到上海讀書;蔣經國15歲時,也就是1925年積極參加五卅運動,後受吳稚暉啟發,同年10月前往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同學中有比他大六歲的鄧小平。蔣經國1927年畢業於莫斯科中山大學。其間曾正式加入蘇聯共產黨。國共關係惡化後,遭史達林扣留下來當人質。由於涉及史達林與托洛斯基的黨內鬥爭...
|
暮楚朝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二)01.明.張岱《石匱書後集.卷五.明末五王世家.總論》:「甲申北變之後,諸王遷播,但得居民擁戴,有一成一旅,便意得志滿,不知其身為旦夕之人,亦只圖身享旦夕之樂,東奔西走,暮楚朝秦。」
|
口伐舌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口誅筆伐」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張岱,字宗子、石公,號陶庵,明末清初浙江山陰人。張岱不僅長於文學,且長於史學,重要的著作是《石匱書》。此書張岱寫了近五十年才脫稿,花了很大的心血。但是,有些看過此書的大老認為,《石匱書》雖然寫得很好,但是沒有順應潮流擁戴東林學派,恐怕不合時宜,張岱心中十分不服,在〈與李硯翁〉的信中強調了言論自由的重要,他認為,有健全的輿論才有健全的政治。又引到宋代呂祖謙的話:「見辱於市人,越宿而已忘;見辱於君子,萬世而不泯。君子所以口誅筆伐於蓽門圭竇之間,而老奸巨滑心喪膽落,得恃此權也。」意思是說:被一般人羞辱,過一晚就忘了;被君子羞辱,一輩子也忘不了。這就是君子為...
|
隳肝瀝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楊堅代為攝政,輔佐靜帝。後來楊堅藉詔書的名義,接管了京師的軍隊,並鏟除異己,控制整個軍隊。鄭譯和劉昉擁戴楊堅上臺,其實是希望由三人共掌朝政,因此他們建議由楊堅出任大冢宰,鄭譯任大司馬,劉昉任小冢宰。楊堅不願放棄手中的權力,明白他若想要鞏固自己的地位,就必須培養自己的勢力和親信。楊堅見李德林才華洋溢,且有匡世救國的政治理想,就任命他為府屬兼儀同大將軍,並採納李德林的建議,自任丞相,讓鄭譯任丞相府長吏,劉昉任丞相府司馬,以便控制他們。而後楊堅弒靜帝,篡北周,國號隋。隋立之後,李德林認為梁士彥及元諧等人仍有謀反之心,於是寫了〈天命論〉,詳論隋朝取代北周乃是出於天命,而非人力所能及。文中列舉古代聖王,...
|
一舉兩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韓。司馬錯建議伐蜀,因為秦國如果出兵伐蜀,不但可以得其國,而且將因為為百姓除去暴虐的國君而獲得百姓的擁戴與支持,同時得到名、實兩方面的好處。後來「一舉兩得」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做一件事,同時有兩方面的收穫。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