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5.01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焦點團體訪談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 焦點團體訪談法1. 省時間、易進行 一對一、面對面 將訪談技巧運用至小團體的過程,故能在短時間內收集到廣泛訊息2.透過團體討論法討論特定議題只能在同一時間蒐集到一位受訪者的意見、看法、感覺、觀點 可以在同一時間收集到多位受訪者的觀點、意見與反應3.團體互動激發多元觀點 不適合探討高度爭議性的議題 成員間匿名性較高,能減輕因議題屬性而引發部必要的張力關係若進一步與深度訪談法比較,那麼焦點團體訪談法就具有下列幾項缺點:1. 焦點團體訪談法的互動與討...
頭頭是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破,留下參悟的話題和機鋒,不直接把古聖的意旨敘述出來,而是運用生活化的比喻,繞路說禪。南宋時僧人法應收集「頌古」之作,編成《禪宗頌古聯珠集》,元代的普會接續法應的工作,編成《禪宗頌古聯珠通集》,在規模及內容上都大有增加。典源出自於《禪宗頌古聯珠通集》卷一八,大意是說趙州從諗禪師在初次參見南泉普願禪師時,即表現得不尋常。對於普願禪師問他的問題,他並不直接回答,而是以另一種巧妙的方式應答,因此深得普願禪師的賞識。關於這段問答,後面的頌文則是說得很明白,意謂:即使是一把小草,有智慧的人也可以將它變成一尊佛像;也就是只要悟得禪理,則道時時刻刻存在我們眼前,是無所不在的。「頭頭是道」這句成語原用來指道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聚集、收集。如:「斂財」。唐.王勃〈餞韋兵曹〉詩:「川霽浮煙斂,山明落照移。」《聊齋志異.卷一一.竹青》:「訊知其由,斂貲送歸。」
腳踏實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司馬光是宋朝重要的史學家。宋英宗時,他與范祖禹、劉攽、劉恕等人奉命編撰《資治通鑑》,由他主編。編寫這部史書時,司馬光每天凌晨就開始工作,直到半夜才休息,絲毫不敢懈怠。為了怕睡得太久,耽誤了工作,還特地製作了一個「警枕」,好讓自己睡得不安穩而警醒。而司馬光對於書稿的要求更是嚴格,他先廣泛的收集資料,然後串連、剪裁,加以潤色,反覆修改,直到滿意為止。例如其中唐代部分的稿子,原有六百多卷,等到最後定稿時只剩下八十卷,可見其要求之精簡。等到編成後,全書共有二百九十四卷,全都用正楷工整地寫好,一筆不苟。這種認真踏實的治學態度,受到了當時人們的讚賞。宋神宗更為這本史書取名為《資治通鑑》,表示這部史書能作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膾炙人口,他在雷電交加時放風箏,將空中的電荷引下,證實閃電就是大量的正、負電荷中和的現象。從天空中收集到的電荷和經由摩擦起電產生的電荷,在本質上是相同的。 電的應用電的發現節省了人類的體力勞力和腦力,使人類知識的觸角能不斷延伸。電對人類的生活影響有兩方面:能量的獲取轉化和傳輸,和電子資訊技術的基礎。<註2> 引用相關文獻<註1>關於科學的100個故事,霍致平編著,宇河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3月3日出版。<註2>有關物理的100個常識,形豔編著,第一版-台北市,驛站文化,2011...
另起爐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晚輩辦喜事,所以另外租了個大宅院為公館,所以稱「另起爐灶」。在《鏡花緣》第一四回提到無腸國有些富家收集排泄物反覆供下人食用,一直到實在無法下嚥了,才重新換過,所以也用了「另起爐灶」。這句成語今多用來指另立門戶,或捨棄舊事物,重新來過。
蝙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聲定位在黑暗中捕食。蝙蝠利用回聲定位來確定牠們的食物。飛行時,牠們發出簡短的高音調調整聲波,並用耳朵收集任何飛行途中物體的反射波。所以當獵物接近時,回音就變得很短,這時候蝙蝠就能確定獵物位置,最終順利抓取獵物。(註1)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 蝙蝠英文關鍵字: bat 參考書目註1:大不列顛動物百科,Joyce pope著,明天國際圖書,2006,頁44、45。註2:動物大驚奇,戴維伯尼爾著,世一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與明天國際圖書合作出版,頁240。
詩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蟋蟀》,內容與現存《詩經·唐風》中的《蟋蟀》一篇有密切關系清華簡整理研究初見突破性成果關於《詩經》的收集和編選,共計有“王官采詩”和“孔子刪詩”、“獻詩說”三種說法:王官采詩:《孔叢子·巡狩篇》載:“古者天子命史采歌謠,以觀民風。”《漢書·食貨志》中記載,周朝朝廷派出專門的使者在農忙時到全國各地采集民謠,由周朝史官彙集整理後給天子看,目的是了解民情《漢書·食貨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將散,行人震木鐸徇於路以采詩,獻之太師,比其音律,以聞於天子。故曰:王者不窺牖戶而知天下。”。劉歆《與揚雄書》亦稱:“詔問三代,周、秦軒車使...
驚心動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驚心動魄」原作「動心驚魂」。晉代王嘉《拾遺記》裡記載這麼一則故事:古時候的越國國君想要滅掉吳國,於是派人到處收集奇珍異寶、美人和好吃而罕見的食物,進貢給吳國國君。其中有兩個美人,一名夷光,一名脩明,吳王特別喜愛,將她們安置在建築精緻,裝飾華麗的房間,然後用細珠串在一起作為門窗的簾子。隔著簾子偷偷窺視過她們的人,沒有人不是內心感受極深,引起很大震撼,都說她們是天上的仙女。漸漸地,受到迷惑的吳王,開始不理國家政事,到後來越國軍隊攻入王宮,他還抱著這兩個美女一起逃。後來「驚心動魄」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內心感受極深,震撼很大。
史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面會加上作者的評論或感想,通常以“太史公曰”為起頭,內容或有作者的個人經歷,或有對人物的評價,或有收集資料的過程,但仍以評論題材人物的性格與行事為主,這也呼應司馬遷在自序中“究天人之際”的寫作目標自司馬遷創“太史公曰”以來,後代史家多響應。劉知幾《史通·論贊》載“班固曰贊,荀悅曰論,東觀曰序,謝承曰詮,陳壽曰評,士隱曰議,何法盛曰述,揚雄曰撰,劉昞曰奏,袁宏、裴子野自顯姓名,皇甫謐、葛洪列其所號”範曄還把《後漢書贊論》編為四卷,希望“有賞音者”。。《史記》全文一百三十篇,自司馬遷歿就有十篇散失“而十篇缺,有錄無書。”《...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